摘 要: 幼儿文学充满了音乐性, 其音乐性常见的表现方式有押韵、反复手法的使用、象声词的使用、节奏的安排。充满音乐性的幼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音乐美, 能让幼儿获得美的熏陶, 能让幼儿喜欢幼儿文学。
关键词: 幼儿文学; 表现方式; 音乐性;
语言的音乐性, 指的就是音韵和谐, 节奏鲜明, 读起来朗朗上口, 听起来悦耳动听。幼儿文学非常重视音乐性, 在幼儿文学的各种体裁中, 儿歌、幼儿诗是幼儿文学音乐性表现得最集中、最充分的一种文学样式, 幼儿散文、幼儿故事、幼儿戏剧、图画书等也随处可见音乐性非常强的语句。幼儿文学作品犹如天籁之音, 令幼儿精神愉悦, 带给幼儿极大的审美享受。
一、幼儿文学重视音乐性的原因
1. 具有音乐性, 幼儿才能理解和接受文学
儿童文学作家鲁兵曾说:“对尚未识字的幼儿, 亦即学龄前的孩子来说, 文学作品不是他们自己读的, 而是父母教师念给他们听的......儿歌、故事、童话, 都只能通过大人的朗读, 尚未识字的幼儿才能得到真正的欣赏, 不只是了解其内容, 而且欣赏语言艺术。”由此可见, 幼儿文学是诉诸幼儿听觉的文学, “听赏”是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决定了幼儿文学需重视音乐性, 幼儿文学只有读起来顺口, 富有音乐感, 通过语音美刺激幼儿的听觉, 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使其理解和接受幼儿文学。
2. 具有音乐性, 幼儿才会喜欢文学
音乐是最具有感染力, 最能陶冶人情操的艺术形式。幼儿天然地亲近和向往音乐。幼儿文学重视音乐性, 使其语言具有音乐美, 便能让幼儿身心愉悦, 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进而让幼儿喜欢幼儿文学。
二、幼儿文学音乐性常见的表现方式
1. 押韵
在幼儿文学的各种体裁中, 儿歌和幼儿诗大都讲究押韵, 其中儿歌是必须要求押韵的, 押韵能使儿歌音韵和谐;幼儿诗作为自由体诗, 不受句式、押韵、长短的限制, 但也很注重押韵。如幼儿诗《树叶儿飘》“树枝儿摇摇, 树叶儿飘飘。红叶子飘, 黄叶子飘, 好像花瓣往下掉……”, 这首诗歌因为押韵而韵律和谐, 意境优美, 能自然而然地唤起孩子对美好事物的爱。
除了儿歌和幼儿诗之外, 其他文体也注重押韵, 如幼儿戏剧《小熊请客》中狐狸出场时的台词是这样写的“我的名字叫狐狸, 一肚子的坏主意, 人人见我都讨厌, 说我好吃懒做没出息。太阳升得高又高, 肚子里还没吃东西!……”该台词朗朗上口, 合辙押韵, 便于幼儿记诵。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 幼儿文学非常注重押韵.
2. 反复手法的使用
反复是把同一词语或句子连续地或间隔地反复使用的修辞方式, 在幼儿文学中, 无论何种体裁, 都使用了反复手法, 反复手法在幼儿文学中使用频率高, 分布密度大。在幼儿文学中, 随处可见反复手法, 有时是词句的反复, 有时是结构的反复, 有时是两者交织在一起。如图画书《鼠小弟的小背心》中“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嗯。”和“有点紧, 不过还挺好看吧?”这两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 既加深了幼儿的印象, 便于幼儿记住故事内容, 又造成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能强烈地感染幼儿, 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又如幼儿故事《小壁虎借尾巴》在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向老牛借尾巴、向燕子借尾巴时就用了结构的反复, 这样一来, 推进了故事情节, 突出了主题, 读起来也很顺口。总的来说, 在幼儿文学中到处可见反复手法的影子, 反复手法有助于幼儿熟悉、理解和记忆作品的内容, 反复手法造成的音乐美, 能深深地感染幼儿。
3. 象声词的使用
象声词即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 如“喵喵喵”、“轰隆隆”、“叽叽叽”、“汪汪汪”等, 使用象声词能唤起幼儿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在幼儿文学中, 大量地使用着象声词。使用象声词的幼儿文学作品, 读起来朗朗上口, 听起来悦耳, 能让幼儿身临其境, 深受幼儿的喜欢。如幼儿诗《青蛙》:“青蛙只会唱一首歌, 从头到尾都是: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整个夏天晚上的田野, 都是它们的歌声,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这首诗充满了音乐感, 充满了感染力, 能带给孩子听赏与诵读的快乐。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在幼儿文学中, 有大量的象声词, 它们分布在幼儿文学的各种体裁中, 成为幼儿文学的宝贵财富。
4. 节奏的安排
节奏是由句子的停顿决定的, 在幼儿文学中, 有的语句靠整齐统一来形成内在的节感奏, 有的语句靠句式的长短排列来形成内在的节奏感。如儿歌《海马》“海马头像马, 大海是它家。妈妈生小孩, 爸爸孵娃娃。”这首儿歌每句都是五个字, 句式整齐, 形成内在的节奏, 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如儿歌《雨点》“小雨点, 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晶。”, 这首儿歌句式长短排列, 读起来顺口, 节奏感强, 能让孩子感受到乐趣。总的来说, 在幼儿文学中, 非常重视节奏的安排。
三、幼儿文学音乐性所具有的表达效果
幼儿文学与音乐是最接近的艺术, 它们是形影不离的伴侣, 是孪生的姐妹。幼儿文学常常运用一种或多种表现方式来呈现音乐性, 音乐性强的幼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呈现出一种音乐美, 具体表现为回环美、抑扬美、均衡美、错综美。具有音乐美的幼儿文学, 对孩子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 能使孩子沉醉其中, 受到音乐与文学的双重熏陶,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 幼儿文学离不开音乐性, 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没有音乐性的幼儿文学作品没有生机与活力, 对幼儿缺乏吸引力, 而运用多种表现方式来呈现音乐性的幼儿文学作品则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为幼儿插上了音乐的翅膀, 让幼儿喜欢音乐, 热爱幼儿文学, 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语文教研室.幼儿文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张丽丽, 崔梦楼.论文学语言的音乐美[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1 (3) .
[3]王小兰.浅谈幼儿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和动态美[J].社科纵横, 2002 (3) .
[4]周杏坤.谈儿童文学的音乐性[J].小作家选刊, 2016 (16) .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