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西亚北非地区国家政权的“集体更迭” (“颜色革命”) 而来的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的新趋势, 这一趋势以街头革命为表象, 以政权更迭为标志, 以国内民生和内在的西方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纽带为内涵, 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当前国际政治思想格局的现状分布并构成新的全球政治生态。
关键词:国际政治思想格局,颜色革命
一、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新趋势
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在冷战后一直持续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地区安全局势的发展, 进而深刻影响全球国际政治思想格局的演变。格鲁吉亚、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相继出现由街头政治革命引发的政权更迭, 以及2011年初以来发生在西亚北非地区的茉莉花革命所掀起的政权更迭浪潮表明, 这些政权更迭虽不至于造成全球政治格局出现根本性变化, 但却在“悄悄地”对相应国家所在地区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到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以政权更迭的方式实现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的新趋势已经初见端倪。就其原因而言, 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西方国家经济因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所带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而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所发挥的作用日渐缩水, 这也相应影响到了非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 进而带来全球经济的深刻动荡。而在发生茉莉花革命的各个国家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经济困难和国内财富分配不均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 经济问题是驱动各国国内政治剧变进而造成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的根本动力。第二, 发生茉莉花革命的各国多存在长期的国内政治生态扭曲, 受到长期压抑的政治集团比如利比亚东部地区某些部族, 势必借此时机争取自身政治地位的改善。因此, 国内政治生态的不正常, 加速了国内的动荡并因其外溢效应而影响到他国。第三, 来自西方国家的干涉, 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西亚北非多国政权更迭。第四, 以政权更迭为标志实现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 是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国际政治局势发展使然。二战前的国际政治思想格局的整合, 多是以战争的形式加以实现的,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构成了雅尔塔体系, 成为二战后国际政治思想格局的基本框架。而冷战的和平结束, 尤其是颜色革命在21世纪的流行, 从一定意义上将这一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新趋势固定下来, 成为当前国际局势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由此, 大致将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新趋势概括为:以街头革命为表象、以政权更迭为标志、以国内民生和内在的西方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纽带为内涵的新的国际政治生态。在西方国家看来, 这一政治生态有着多层次的目标需加以实现, 这将在根本上有助于西方国家确立其对数百年来国际政治思想格局主导的长期化。
二、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新趋势的影响
第一, 对非西方中等强国的压制, 孤立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 转变了当前国际政治思想格局的走向。在2008年金融风暴扩散到欧洲之后, 欧洲多个国家先后遭遇主权债务危机, 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 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地位不断动摇。而与西方国家面临经济危机相对应的是非西方的中等强国得以凸显, G20机制的构建就是全球主导事务非西方化的关键体现之一。G20崛起为重塑国际秩序提供了巨大机遇与动力。埃及、南非、土耳其、伊朗等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 得以提升, 尤其是在全球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预示着当前国际政治思想格局可能出现的新变化。
然而, 西亚北非地区的茉莉花革命中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 在相当程度上是以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趋势来进一步影响乃至在某种程度上控制非西方国家, 尤其是非西方的中等强国。在西亚北非的茉莉花革命中, 西方国家所彰显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与强大的军事实力, 客观上可能会影响到未来非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 促使其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更为“西方化”而非“本土化”。而西亚北非地区的颜色革命则很可能因其外溢效应, 而向其他地区和国家扩散, 进而形成全球性的影响。
随着非西方中等强国因西方国家在茉莉花革命中的压制而在国际事务中立场的动摇甚至向西方靠拢, 势必会孤立当前引领非西方国家崛起的“金砖国家”, 尤其是西方国家可以借此制约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经济上, 借助西亚北非地区的茉莉花革命, 西方国家可以保有稳定的石油供应, 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 扩大因200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危机而缩小的与“金砖”国家的经济差距;政治上, 西方国家可以借机强化其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主导权, 尤其是对国际政治思想格局的掌控权;军事上, 在展现其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同时, 也为其军工产业带来巨额订单, 更向金砖国家展示了西方国家超强的军事霸权。因而, 西方国家似乎是在向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全世界暗示——当今世界依旧是西方主宰。
第二, 全球性安全危机凸显。茉莉花革命对有些国家的执政当局而言, 是对其执政地位的重大威胁。为避免本国成为继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之后, 步利比亚后尘成为西方国家颜色革命与武力颠覆干涉之下的牺牲品, 这些国家将极力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以弥补相对于西方国家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的不足, 这无疑将使全球面临安全性危机。
第三, 大国间合作艰难与曲折加剧。在实现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的进程中, 西方国家不顾他国意见, 对发生颜色革命的西亚北非国家进行干涉甚至军事打击, 将在相当程度上制约西方国家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合作。而大国之间合作的缺失, 则会造成全球治理停滞状态的发生与持续。
综上所述, 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新趋势将在全球国际政治演变的进程中, 带来较为全面深刻的影响, 将形成新的全球性的国际政治生态, 这也意味着西方国家势力的强化, 国际格局整体走向的逆变化态势, 这恰恰符合西方国家试图继续主导国际事务的战略意图。因此, 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新趋势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国际社会政治生态的主题之一。
三、非西方国家的应对
第一, 国家合法性的重新构建——民生为本。透过对西亚北非地区茉莉花革命的原因分析可见, 公众对于国家合法性的认同并不在于西方国家所谓的“民主”, 而是民生。因此, 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 是构建与强化国家合法性的关键之举。西方国家所谓的“民主”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涉及民生的人类最为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
第二, 国家秩序的重新构建——安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就西亚北非地区的各非西方国家而言, 需要审视其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 推进其社会的全面发展, 构建其持续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 这是维系其国家发展、政权稳定、社会安宁的关键之举。而出现颜色革命的国家, 却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对于国家秩序的构建, 进而使社会出现分裂与动荡。因而, 推进本国的发展, 构建安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 对于这些国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对其他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因此, 非西方国家有必要考虑与切实实施旨在实现国家强大的强国战略。国家强大是维系国家生存、保护公民基本安全的保障, 推动国家发展以建设强大的国防, 是非西方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核心因素。对于具体实现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安定而言, 可以考虑。首先, 加强其国家执法力量, 尤其是警察和准军事武装的实力;其次, 全面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宣传, 谋求属于本国的宣传话语权;再次, 推动公众对于国家法制建设的参与, 整治国内的政治腐败;最后, 运用国家力量推动社会公益福利事业的发展。
与之相对, 出现颜色革命的国家, 社会经济政治秩序被蓄意或无意破坏, 社会治安出现严重问题, 造成对社会成员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形成难以避免的人道主义灾难, 这从根本上是不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
第三, 成熟国家外交的构建——对外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体系的强化。面对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主导的背景下对非西方国家内政进行积极的干涉, 非西方国家需要采取与运用必要的外交手段加以应对。
就外交方面的原因而言, 这表现为非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不够成熟, 难以应对西方国家早已纯熟的外交体系。其一非西方国家的外交缺乏必要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持, “弱国无外交”的说法在21世纪仍然适用。其二, 非西方国家并不掌握国际话语权, 在对外宣传中往往处于劣势, 而成为国际舆论批判的对象。其三, 非西方国家之间缺乏必要的国际合作, 在对待某些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问题上, 阿拉伯联盟成员国之间、非盟成员国之间的意见并不一致。
对此, 非西方国家着实有必要构建本国成熟的外交体系, 具体而言, 可以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建议。第一, 成熟的外交有赖于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 因此, 需要必要的国家实力的提升, 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第二, 非西方国家中的大国需考虑履行必要的国际责任, 大国外交对遏制因颜色革命而出现的负面影响, 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第三, 非西方国家中的中等强国也需要运用必要的外交战略与外交智慧, 避免因西方国家干涉本国内政而出现的包括人道主义灾难在内的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 西方国家持续对国际事务主导与对他国内政的积极干涉诠释了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新趋势的基本内涵, 这很可能成为当前国际政治生态的全新表现, 其发展与演变值得我们给予必要的关注, 更需要积极的参与与应对。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的成因及社会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