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湾历史人物陈星聚的贡献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1-03 14:14
摘 要: 陈星聚是在台湾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迄今学界围绕陈星聚的总体评价、施政措施、教化思想、台北筑城和文化资源开发、资料文献的整理等方面,业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而言,学界对陈星聚的研究仍有深入拓展的空间,还需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资料、拓宽视角、开拓新领域、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并加强与台湾地区及海外学界的交流与对话。
关键词: 台北知府; 陈星聚; 研究述评。
陈星聚是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台陈镇台陈村人,在清同光两朝仕宦闽台 20 余年,历任福建顺昌县、建安县、闽县、仙游县、古田县县令,淡水厅同知、鹿港厅同知、台湾府中路抚民同知、台北府知府等职。在任期间,陈星聚清正廉洁、关心民瘼,兴利除弊、重视文教,宽严并济,造福一方,深得百姓爱戴。特别是在任台北知府期间,他修筑城池抵御外侮以身许国,最后卒于知府任上,为台湾北部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是台湾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陈星聚作为连接两岸民众感情的纽带之一,其学术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新史料不断被挖掘,新成果不断涌现,关于他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认真梳理和客观分析,不仅有助于陈星聚研究的深入,而且有助于拓展豫台之间交流的渠道。近年来关于陈星聚的学术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性研究。
有关陈星聚的综合性研究,代表性成果主要是《台北知府陈星聚》《台北知府陈星聚评传》两部学术专着。谭建昌先生的《台北知府陈星聚》是近 40 万字的文史资料,系统介绍了陈星聚的事迹。该书对于全面宣传陈星聚英雄事迹,弘扬陈星聚精神,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增进两岸一家亲、同根同祖情的民族认同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①。任崇岳先生《台北知府陈星聚评传》一书作为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成果,2013 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利用庋藏于台湾的档案文献,钩沉发微、爬梳剔抉,积数年之功写成,是近年陈星聚研究的标志性学术成果[1].
二、陈星聚对闽台的治理。
陈星聚为官主要在闽台地区,任职地方多达 9处,其政绩在其曾为官的地方县志中多有记载。
他的第四代嫡孙陈守信先生长期研究先祖陈星聚,整理出版了大量有关陈星聚的资料,主要有《曾祖陈星聚的史书摘抄》《缅怀曾祖陈星聚》《台北知府陈星聚》《祖国人民开发台湾历史记实》《陈星聚遗体归葬小记》《台北设府筑城简史》等10 多篇文章。张临跃等的《爱国知府陈星聚和台陈镇》[2]论述了陈星聚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抗击法军入侵、英勇保卫台北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记述了他的家乡陈村为纪念他而改名“台陈”的经过。陈颖在《怀念台北知府陈星聚》[3]一文中,回顾了自己的曾祖父陈星聚创建台北府城、抗击法国侵略军的事迹,再次验证了台湾与大陆的血肉亲缘关系。杨海中《台北首任知府陈星聚》[4]一文对陈星聚担任顺昌、闽县、建安、仙游、古田等地知县的为政简史进行了回顾,特别对陈星聚在淡水同知任上消除匪患、兴办教育、治理大甲溪发展农业、修建台北府城,守城并抗击法国侵略者的历史事迹进行了论述。文末还介绍了陈星聚墓园的建设情况。任崇岳先生曾发表两篇论文对陈星聚治理闽台的功绩进行述评。《陈星聚治理闽台的功绩》[5]一文对陈星聚先后任福建省顺昌、建安、闽县、仙游、古田县令期间及担任台湾府淡水同知,代理台北知府、任台北知府期间,关心民瘼、兴利除弊、兴文重教、抵御外辱、以身许国的卓越表现进行了论述。该文还对陈星聚在家乡与捻军作战的历史是否需要回避的问题和陈星聚是否首任台北知府两个问题作了初步辨析。《台北知府陈星聚治台功绩》[6]一文则论证了陈星聚经营台湾淡水期间,编练保甲、戡定匪患、革除陋习、严禁赌博、禁宰耕牛、平抑米价等施政措施取得的卓异成绩。在台北知府任上,陈星聚营建台北、兴建学校、赈寡恤贫、整饬吏治,为台北治理费尽心力。面对法军入侵,他领导修筑炮台、招募丁壮、守御台北,为国纾难。总结陈星聚在台湾期间的历史功绩,可以说他既是循吏,也是民族英雄,更是开发建设台湾的功臣。孙炜《陈星聚其人其事》论述了陈星聚创办书院为国培养人才、兴利除弊维护百姓安居生活、抵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的事迹[7].
任崇岳先生《从〈淡新档案〉看陈星聚治理淡水的功绩》一文论述了陈星聚在同治十二年( 公元1873 年) ,因考核政绩卓异,擢升为淡水同知,任职期间,恪守官箴,鞠躬尽瘁,关注民瘼,兴利除弊[8].该文依据台湾大学图书馆庋藏的《淡新档案》中的相关记载,总结陈星聚在淡水的功绩大致有三点: 一是革除陋习,严禁赌博; 二是关注农业,禁宰耕牛; 三是打击奸商,平抑物价[8].
三、陈星聚的农本及教化思想。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疾苦的妥善解决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作为一位有着民本思想的循吏,陈星聚深知要解决好辖内民众的生存问题,就要以民为本,关心民众疾苦,兴利除弊。赵黎君《陈星聚的农本思想》[9]一文认为,陈星聚在闽台为民尽力为国尽忠的施政措施,无不蕴含着他的农本思想,即勤政为民、以德治民和爱国爱民的思想。该文同时指出,陈星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帝后的好评,堪称为官者的榜样。他在台湾筑城、废除埋葬税、开仓赈灾、保卫台北等,为台湾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是海峡两岸一家亲的历史见证。
教化是我国传统官吏治理地方的基本措施。陈星聚曾长期担任地方官吏,注意对地方的教化也是他执政的重要特点。他长期亲身实践并形成了丰富的教化思想。李志坚在《陈星聚的教化思想及实践》[10]一文中考证了陈星聚的教化思想及实践,指出其教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发展教育、倡导德治、举办慈善、亲民为民和处理教案等方面。他认为陈星聚的教化思想及实践构成了其治理地方的重要内容,促进了儒家文化在台湾的普及和深入,加强了台湾与大陆联系的紧密性,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关键词: 台北知府; 陈星聚; 研究述评。
陈星聚是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台陈镇台陈村人,在清同光两朝仕宦闽台 20 余年,历任福建顺昌县、建安县、闽县、仙游县、古田县县令,淡水厅同知、鹿港厅同知、台湾府中路抚民同知、台北府知府等职。在任期间,陈星聚清正廉洁、关心民瘼,兴利除弊、重视文教,宽严并济,造福一方,深得百姓爱戴。特别是在任台北知府期间,他修筑城池抵御外侮以身许国,最后卒于知府任上,为台湾北部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是台湾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陈星聚作为连接两岸民众感情的纽带之一,其学术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新史料不断被挖掘,新成果不断涌现,关于他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认真梳理和客观分析,不仅有助于陈星聚研究的深入,而且有助于拓展豫台之间交流的渠道。近年来关于陈星聚的学术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性研究。
有关陈星聚的综合性研究,代表性成果主要是《台北知府陈星聚》《台北知府陈星聚评传》两部学术专着。谭建昌先生的《台北知府陈星聚》是近 40 万字的文史资料,系统介绍了陈星聚的事迹。该书对于全面宣传陈星聚英雄事迹,弘扬陈星聚精神,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增进两岸一家亲、同根同祖情的民族认同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①。任崇岳先生《台北知府陈星聚评传》一书作为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成果,2013 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利用庋藏于台湾的档案文献,钩沉发微、爬梳剔抉,积数年之功写成,是近年陈星聚研究的标志性学术成果[1].
二、陈星聚对闽台的治理。
陈星聚为官主要在闽台地区,任职地方多达 9处,其政绩在其曾为官的地方县志中多有记载。
他的第四代嫡孙陈守信先生长期研究先祖陈星聚,整理出版了大量有关陈星聚的资料,主要有《曾祖陈星聚的史书摘抄》《缅怀曾祖陈星聚》《台北知府陈星聚》《祖国人民开发台湾历史记实》《陈星聚遗体归葬小记》《台北设府筑城简史》等10 多篇文章。张临跃等的《爱国知府陈星聚和台陈镇》[2]论述了陈星聚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抗击法军入侵、英勇保卫台北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记述了他的家乡陈村为纪念他而改名“台陈”的经过。陈颖在《怀念台北知府陈星聚》[3]一文中,回顾了自己的曾祖父陈星聚创建台北府城、抗击法国侵略军的事迹,再次验证了台湾与大陆的血肉亲缘关系。杨海中《台北首任知府陈星聚》[4]一文对陈星聚担任顺昌、闽县、建安、仙游、古田等地知县的为政简史进行了回顾,特别对陈星聚在淡水同知任上消除匪患、兴办教育、治理大甲溪发展农业、修建台北府城,守城并抗击法国侵略者的历史事迹进行了论述。文末还介绍了陈星聚墓园的建设情况。任崇岳先生曾发表两篇论文对陈星聚治理闽台的功绩进行述评。《陈星聚治理闽台的功绩》[5]一文对陈星聚先后任福建省顺昌、建安、闽县、仙游、古田县令期间及担任台湾府淡水同知,代理台北知府、任台北知府期间,关心民瘼、兴利除弊、兴文重教、抵御外辱、以身许国的卓越表现进行了论述。该文还对陈星聚在家乡与捻军作战的历史是否需要回避的问题和陈星聚是否首任台北知府两个问题作了初步辨析。《台北知府陈星聚治台功绩》[6]一文则论证了陈星聚经营台湾淡水期间,编练保甲、戡定匪患、革除陋习、严禁赌博、禁宰耕牛、平抑米价等施政措施取得的卓异成绩。在台北知府任上,陈星聚营建台北、兴建学校、赈寡恤贫、整饬吏治,为台北治理费尽心力。面对法军入侵,他领导修筑炮台、招募丁壮、守御台北,为国纾难。总结陈星聚在台湾期间的历史功绩,可以说他既是循吏,也是民族英雄,更是开发建设台湾的功臣。孙炜《陈星聚其人其事》论述了陈星聚创办书院为国培养人才、兴利除弊维护百姓安居生活、抵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的事迹[7].
任崇岳先生《从〈淡新档案〉看陈星聚治理淡水的功绩》一文论述了陈星聚在同治十二年( 公元1873 年) ,因考核政绩卓异,擢升为淡水同知,任职期间,恪守官箴,鞠躬尽瘁,关注民瘼,兴利除弊[8].该文依据台湾大学图书馆庋藏的《淡新档案》中的相关记载,总结陈星聚在淡水的功绩大致有三点: 一是革除陋习,严禁赌博; 二是关注农业,禁宰耕牛; 三是打击奸商,平抑物价[8].
三、陈星聚的农本及教化思想。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疾苦的妥善解决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作为一位有着民本思想的循吏,陈星聚深知要解决好辖内民众的生存问题,就要以民为本,关心民众疾苦,兴利除弊。赵黎君《陈星聚的农本思想》[9]一文认为,陈星聚在闽台为民尽力为国尽忠的施政措施,无不蕴含着他的农本思想,即勤政为民、以德治民和爱国爱民的思想。该文同时指出,陈星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帝后的好评,堪称为官者的榜样。他在台湾筑城、废除埋葬税、开仓赈灾、保卫台北等,为台湾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是海峡两岸一家亲的历史见证。
教化是我国传统官吏治理地方的基本措施。陈星聚曾长期担任地方官吏,注意对地方的教化也是他执政的重要特点。他长期亲身实践并形成了丰富的教化思想。李志坚在《陈星聚的教化思想及实践》[10]一文中考证了陈星聚的教化思想及实践,指出其教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发展教育、倡导德治、举办慈善、亲民为民和处理教案等方面。他认为陈星聚的教化思想及实践构成了其治理地方的重要内容,促进了儒家文化在台湾的普及和深入,加强了台湾与大陆联系的紧密性,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下一篇:浅析丁日昌生平事迹及其重要影响
相关论文推荐:
浅析丁日昌生平事迹及其重要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