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了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即可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对学生的行为思想起到良好导向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然后提出了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包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积极开展班级实践活动、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引导学生进行班风建设。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建设;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及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初步阶段,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担负起重要责任, 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中的精神文明文化、规章制度文化、行为规范文化等方面。良好的文化建设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氛围和教师的熏陶下, 学生易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
一、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意义
(一) 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班级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并且会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制度文化可通过制定的日常行为规章制度、实践活动等对学生产生影响, 进而使学生在学校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1]。班级文化的形成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并在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制约, 所以小学班级中制度文化的形成也是为了教导学生什么事情该做, 什么事情不该做, 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坏的。对小学生而言, 制度会对其产生一定约束, 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二) 对学生的行为思想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班级的整体目标是使班级学生团结起来的前提与方向, 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人生目标等有着导向作用。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班级实践活动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班级的整体目标中。并且班级文化会对学生的目标、理想、行为举止等产生积极影响, 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 对学生的行为思想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 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与班主任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班级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良好的价值观念,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以及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这样的班级氛围及学习环境中, 学生易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奋进、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而言, 能够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中度过, 因此, 班级环境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影响[2]。课堂上教师的板书是否美观、教室中的桌椅是否整齐、教师讲台是否干净、板报内容是否合理等都会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如果教师在进行板书时书写规范、教室中的桌椅摆放整齐、教师的讲台干净整洁、板报内容美观大方, 无形之中会让学生产生对美的认识与感知。
刚刚步入学校的小学生对班级文化没有过多的理解与认知, 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班级文化。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 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感受班级的物质文化, 从而为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例如, 教师每天早、中、晚安排学生对班级卫生进行及时打扫, 将班里的垃圾清扫干净、课桌摆放整齐、扫除用具在使用完毕后归位, 同时让会画画学生进行内容积极健康的板报设计, 这一系列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 积极开展班级实践活动
班级活动是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主要载体, 活动本身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小学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设置不同的班级实践活动, 促进班级文化建设[3]。在具体实践中, 班主任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校外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活动包括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每周一星、最佳小组评选、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等;校外实践活动包括班级郊游活动, 到敬老院、小区为民服务活动, 参观访问活动, 调查实践活动等, 借由各类班级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团队精神建设, 从而建设班级文化。例如, 班主任可以开展读书活动, 让每位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并且在课堂上将书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分享, 张贴到读书一角中以供其他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观看和借鉴。在这样的读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养成分享的好习惯, 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实践活动为建设班级文化提供了载体, 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 形成师生都认可的班级文化。同时,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结合本班实际,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兴趣, 发掘学生的潜能, 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中。
(三) 加强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立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与明确。小学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自身参与日常行为规章制度的制定中[4]。让学生之间讨论该制定怎样的规章制度,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 班主任不能放任不管, 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及时进行内容的补充。最后将学生讨论与班主任补充的内容罗列出来, 形成日常生活中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规章制度, 给予班级文化建设强有力的制度性保证。
班主任还需要激起学生的责任意识。班主任可以观察每位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态度、道德水平等, 从中选取几名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管理中。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还可以在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 引导学生进行班风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学生的学风、班风、思想观念等方面。所以, 在班风建设中, 班主任和学生要将各自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班主任和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 要发挥积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要规范自身行为, 发挥出榜样和带头作用, 促进班级文化建设。而且班主任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给予学生自信和关心, 对于贫困学生要给予适当帮助, 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同时, 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班级价值观念, 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信息接收。例如, 近年来热议的话题“老奶奶摔倒要不要扶”, 在这个问题中班主任要告诉学生尊老爱幼、帮助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果遇到老奶奶摔倒, 学生可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去帮助老奶奶。第二, 对于学生来说, 在学习方面, 要积极向上、乐于助人, 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 增进友谊、加强合作, 形成合力。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还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 勤俭节约, 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结语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班主任需要起到带头作用, 引导学生加入班级文化建设中, 因为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努力。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斌.用良好的班级文化润泽小学生的心灵: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J].教师, 2016 (22) :114.
[2]王晓雨.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J].好家长, 2017 (31) :175.
[3]何亚新, 刘宗霞, 钟燕, 等.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 2016 (12) :3-7.
[4]麦焕贤.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学法教法研究) , 2016 (16) :216-217.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小学班主任提升德育教学效率的策略 | 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情感教育工作 |
小学班主任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 小学班主任怎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实施策略 | 小学班主任怎样做好道德教育工作 |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管理办法论述 |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措施探究 |
小学班主任有效实施德育的策略探析 | 班主任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