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是用漆材料(大漆、腰果漆或化学漆)涂在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具有色彩明亮,防腐、耐酸与耐碱等特性,其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并重,漆器艺术属于漆艺术的一种类型。我国漆器是一种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漆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技艺水平,对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彝族漆器经历了漫长的年代,是伴随着彝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彝族先民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创制和使用了皮质器皿。这些木、皮质器皿具备漆器的胎质条件,为漆器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古代彝族先民吸收了髹漆工艺,在汉代以后,由于漆器的流行与发达,促进了彝族漆器文化的发展。彝族人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漆器艺术。
一、云南彝族漆器概述
在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彝族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彝族文化中尤以彝族漆器艺术水平高、影响力大。云南彝族漆器的质地很丰富,曾经有皮、角、木、竹、竹木及皮木 6 种。由于时代变迁的原因,现今云南彝族的漆器以木质生活用具为主。彝族有坐地而食的习惯,正所谓“酒席铺松毛于地,盘脚坐松上……木碗木杓即其器皿”[1].木制食具保温性好,易抬拿,很实用。云南彝族人多聚居在山区,地气潮湿寒凉,因而所制漆器食具大多有脚,高矮不等。
漆器是权力与富贵的象征,彝族历史上只有彝族上层黑彝和土司才有权使用鹰爪型漆杯。彝族漆器纹饰具有明朗,柔和与精细的特征。彝族漆器纹饰的制作方法有彩绘、镶嵌、雕刻与堆漆等,其用黑漆作底色,纹饰清晰,线条的绘制流畅、松弛有度,整体典雅古朴。漆彩绘图案多是写意或抽象的几何特征图案与彝族宗教信仰中的人文图案等。漆器纹样的主色彩基调由红与黄两色组成,在黑漆底上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关系,如冷暖、强弱、明暗等,并以一定的空间感形成黑色基调,以红色与黄色来表达含意的审美情趣。
二、云南彝族漆器纹样的种类
云南彝族漆器纹样的设计主要来源于彝族人的生活和大自然。彝族人经过长期观察自然形图 1 几何纹样的牛角酒杯态诸如各类动植物、日月花鸟以及日常生活(产)中的工具形态等,从而进行概括处理,以产生线条形态、色彩、画面节奏等绘制灵感[2].他们把这些素材用直接临摹、提炼或概括的方式,在符合一定的艺术审美特征的前提下,使纹样规则化与简练化,在各类漆器上再现大自然与生活,绘制出各种与自然生活形象有密切联系的图案形态。彝族漆器的纹样绚丽多彩,表现方法质朴,能够在简单的整体布局之中蕴含着复杂的艺术审美理念。这些纹样多以二方连续的几何形态为主(如图 1)①.
彝族人崇拜山和、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从古代沿袭下来的有祭祀山神和祭星等活动。这种崇拜反映在漆器上便是出现许多以日月星辰的原型为纹饰的图案。彝族漆器纹样中反映大自然的图案主要日、月、山脉、水波和方向纹等。图 1 中 a 箭头处是彝族人以天上的星星为参考形象,以二方连续的排列方式把星星的形状绘制在上下是黄色细条纹的中间。
除了对自然景象崇拜以外,彝族人还崇拜动物,在彝族漆器纹样中有很多图腾信仰与原始崇拜的图案。比如,蛙是彝族人对原始生殖信仰的表现、虎纹是源于彝族对虎的崇拜等。还有些彝族支系以熊与羊等为姓氏,这些动物形象反映在漆器的纹样中,体现出彝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彝族漆器纹样中反映动物形态的图案主要鸡冠、羊角、牛眼与虫蛇纹等,他们经常把这些动物图案以简化或抽象的形式绘制到各类形态的漆器身上。图 1 中 b 箭头标注处为以鸡岔肠形象为参考对象,进行规律化、艺术化处理以后带有一定节奏感的纹样。彝族漆器纹样具有还具有象形的特征。
植物纹样的采集大多是彝族人通过对身边常见的事物的模拟加以抽象形成的。由于彝族长期游牧、从事农耕,故动物纹样居多 ,植物纹样较少。彝族漆器纹样植物形态图案有菜籽、蒜瓣及南瓜子纹等。图 1 中 c 箭头处为彝族人在长期生活的细心观察中,以苏麻和菜籽的形态为参考,在错综的二方连续几何纹样框里以重复出现的形式绘制菜籽及苏麻的纹样。
开始农耕生活后的彝族,使用了更多的生产用具,并开始了一些纺织活动。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彝族男女装饰物也多了起来。这些农具及装饰物形态也反映在了漆器的纹饰里。彝族漆器纹样中反映人民生产、生活装饰的图案有火镰、鱼网、金链纹、织布的经纬线及栅栏纹等。图 1 中 d 箭头处是彝族人以日常生活的装饰物金链为参考形态,在牛角杯上绘制的金链二方连续纹样。
三、云南彝族漆器纹样的色彩特点
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色彩在心理上蕴含的意义也不同。缘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少数民族都有自身的色彩喜好,我们能从这些偏好中去探索并发现各个民族的性格与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通过改造自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云南彝族漆文化在演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崇尚红、黄和黑的趋向,并赋予了这三色博大精深的象征意义。彝族漆器的色彩渲染与纹饰一样,比较注重红、黄、黑三种颜色的组合使用,使之相互映衬,又互为对比,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色泽明快艳丽,成为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如图 2)。
彝族人对火敬畏而崇拜,因火焰的颜色是鲜红的,所以就形成了彝族人民对红色的喜爱,彝族人认为红色象征着勇敢、热情的精神,同时也能给本民族人带来吉祥。在云南彝区,彝族人的漆器,除了以黑色为底外,还辅以大量红色,以使这些漆器皿更加艳丽美观。彝族对黄色的崇拜源自彝族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在彝族人心中,黄色作为太阳的象征代表的是富足、华丽和丰收。彝族漆器一般是在黑漆底上用黄漆粗线分割画面,勾勒纹样,以突出花纹,黄色能增强漆器的对比度,使纹式简练明快,充满艺术的魅力。在图 2 中,白色箭头处的图案是以太阳及太阳的光芒为造型,用红、黄两色来表达彝族人对太阳的崇拜。彝族人民尚黑是源于对黑土地的崇拜,黑土地是彝族人民的生存之源。“漆器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发明的轻便实用的生活用具,漆器是彝族传统的生活用品,也是极定富特色的工艺品”[3].彝族人民用黑色作漆器的底色,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以黑色为底,表现出彝族人民庄重的性格特征。
彝族漆器无论皮、角、竹或木胎均以黑色打底,然后辅以红、黄与黑三色进行错综调配。彝族的三色文化影响着彝族人的生活的方法面面,进而渗透到审美意识、文化观念中。红、黄、黑已成为彝族历史文化的积淀,表现着彝族文化意识的色彩,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
四、云南彝族漆器纹样的布置
漆器匠人经过长期地实践,根据各种漆器具的用途与需要、不同漆器物造型的特点做相应布局与安排,使漆器身纹样与其形状成统一体。漆器纹饰的布置与器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漆器物的大小也影响着器身纹样的安排。
浅腹漆器型与鼓腹漆器型的纹饰常做两方连续,横贯腹中(如图 3)。它们的外观常有横向分层与分带,纹样多集中在鼓腹部,上下画以宽带纹饰,这种窄中求宽、彼此呼应的手法非常巧妙。图 3 中的漆碗就是用黄色做底,以单个虫纹为元素,沿漆碗的腹部做单方向的连续重复排列,整体纹样的布局和安排恰恰抓住了漆碗形体的鼓腹特点,在秩序的视觉画面中不失一定节奏和韵律感。小型器物,一般通体满绘花纹,凸显其饱满、乖巧;筒状的漆器形一般是横向纹饰,显得很得体;圈足多用色彩较淡雅的漆为底衬托腹部彩绘,鲜明突出……漆器物的不同部位绘出的不同花纹,一般都是粗细疏密兼顾,主次位置安排得当,繁简相衬,亮丽的色彩纹样与优美的造型浑然一体。彝族漆器纹样结构的安排比较讲究章法。漆器物的单元方块图案上,常以一个圆为中心,由中心向四周伸展;不论纹饰繁与简,均以中心控制全局,均称不乱(如图 4);若两方连续图案,则等距离勾绘,均匀简洁,明快清朗,给人以美感(如图 3)。云南彝族漆器纹饰有的繁密、有的纹饰简单,但整体结构严谨,不显杂乱,也不觉单调。
五、研究云南彝族漆器纹样的意义
云南彝族漆器纹饰是彝族人自然与生活的再现,他们用生动、富有含义的形态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艺术的审美观,纯朴而鲜明。器身常以单个纹饰加以规则、组合与连结,形成单元或连续图案,这些纹样成为彝族文化特有的艺术表达,也是人类研究云南彝族文化、艺术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珍贵实物资料。研究云南彝族漆器纹样,对传承民族文化、使彝族文化更好地融入到云南高校教学中及更好地开发云南漆旅游产品等方面都将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一)传承民族文化丰富绚丽的云南彝族漆器纹样,是彝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珍贵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国外强势文化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冲击是无所不在的。中央政策很早就强调过,要达到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牺牲民族文化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为一时的发展而丢失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尊重民族文化个性和世界文化多元化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云南彝族漆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是云南多元文化中的最古老的文化之一[5].彝族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创作源泉。传承彝族漆器文化既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也为研究彝族文化的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融入漆艺特色教学将传统彝族漆器纹样造型元素与艺术特色融入到云南高校漆艺教学中去,能够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品质。使高校大学生有更多学习和研究彝族文化的机会,从而创作出既有思想内涵、又有彝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艺术作品。
我国漆艺教学已被许多艺术与综合院校设为主干课之一。高校漆艺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学习掌握创作漆艺作品、漆旅游产品等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要在教学中抓好漆艺基础技法教学、注重漆艺理论研究,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创作力,并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结合云南旅游事业的发展及高校教学需要,漆艺教学和漆艺产品的开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作为艺术品的漆艺产品,是服务业装饰品需要的首选。
(三)研发漆艺术品市场,开发旅游产品了解云南彝族漆器纹样艺术的特点,发挥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开发漆旅游产品销售市场。
在研究创作漆艺作品的同时,研究旅游品市场规律,吸收云南特色文化、采集云南特有的材料开发云南特色漆旅游产品,让具有特色、潜力和有市场的小型漆画作品、小型漆器、漆饰品等产品推向大众游客、走进旅游品销售市场,从而促进云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永胜。 实用又好看的云南彝族漆器[N]. 中国民族报,2003-9-30.
[2] 凉山彝族文物图谱(漆器)[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
[3] 杨丹。 浅谈彝族三色文化及其隐喻意义[J]. 贵州民族研究,2012(1)。
[4] 唐楚臣。彝族漆器工艺[J].民族艺术,1992.
[5] 云南省群众艺术馆主编。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