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音乐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与方法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1-03 14:03
摘 要: 音乐考古学以音乐史为研究目标,以考古为手段,以古代遗存为依据,其研究对象包括器物、图像、文字等。这种涉及多因素的研究范围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复杂多样,既需要在微观层面对古代遗存进行技术分析,如分析器物形制、测音、研究图像和文字,又需要在宏观层面与相应时代的音乐社会历史文化联系,如文物与文献印证、运用断代法等。音乐考古学的学科特征要求其研究者做好大量的基础调查工作,同时具备开阔的视野,也意识到跨行的问题,此外还应培养建立一定的人脉资源,以保证音乐考古项目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音乐考古学 古代遗存 音乐史。
1 音乐考古学研究范围之特征。
音乐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指哪些对象、哪些领域的内容能为该学科所关注。在确定这个范围之前,需要对音乐考古学的学科性质予以界定。以下笔者重点分析该学科之性质及对象范围的特殊之处。
1.1 音乐考古学的性质界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对音乐考古学的定义是:
“依据音乐文化遗存的实物史料(发掘而得的或传世的遗物、遗址、遗迹,如乐器、乐谱、描绘有音乐生活图景的古代造型艺术作品等),借助考古方法来探讨音乐史、乐器史直至历史上的音律形态、音阶形态等音乐学课题的一门科学。”(谭冰若、黄翔鹏撰写词条)①。
除上述定义外,笔者根据王子初、方建军、王洪军等音乐考古学专家的观点,对该学科的基本性质作出如下归纳:
(1)音乐考古学的最终目标指向音乐史,所以是音乐史学的分支。
(2)“考古”是该学科所借助的方法。
(3)音乐考古学的研究依据是古代遗存。
(4)音乐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上述几方面的综合,不限于古代遗存。
以上几点性质揭示了音乐考古学的特殊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不像美术类的作品那样可以直接反映于古代遗存。
1.2 音乐考古学的对象范围。
音乐考古学的对象从根本上包括古代人类社会的音乐历史,但直接对象就是借由考古手段而发掘的古代遗存。李纯一先生将这些对象分为乐器、乐谱、文字、绘画、雕塑几大类。
笔者根据音乐考古学界对《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普查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现将该学科的对象范围概括如下:
(1)音乐及与之相关的器物层面:古代乐器、乐俑、戏台、戏服、舞具等。
(2)音乐图像层面:反映音乐内容的器皿饰绘、砖雕、木雕、石刻、岩画、纸帛绘画、壁画等。
(3)音乐文字层面:书谱、经卷等。
这些对象的特征(特殊性)在于:第一,它们都不是音乐本身,只能间接反映音乐本体及其存在形态。第二,它们只是古代遗存,是音乐考古学研究的依据,而音乐考古学的整个对象是古代音乐史,所以必须将这些资料与古代人类社会及音乐生活“接通”,方能实现学科目标。
2 音乐考古学研究方法之特征。
学科研究方法由学科性质及其对象范围决定。音乐考古学具有音乐史学和考古学的交叉性,其目标指向音乐史,操作方法借助考古,直接依据又在于多种类型的古代遗存,同时这些遗存资料必须与社会历史资料“接通”.这一切决定了音乐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特征。
2.1 微观层面:对古代遗存的技术分析。
对于音乐及与之相关的器物,需要研究的内容有:(1)器形,包括形制纹饰、音梁、内唇与调音等;(2)测音:包括音域、音准等问题。在这些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考古类型学、考古地层学、乐器制作、冶金铸造、音乐声学、乐律学等方法。
对于音乐图像,在用美术方法客观分析的同时,要顾及到画匠有可能为了追求绘画方面的美学要求而将图画中的某些元素夸张的情况。当然,也有的结论可以直接推定,比如据图像显示,某乐队配置中肯定存在某件乐器。
对于音乐文字,则需要运用古文字的知识、古音韵的知识、历史地理的知识等各种方法进行研究。
2.2 宏观层面:与历史的“接通”.
基于古代遗存只是音乐考古学的研究依据,而非仅仅是研究对象,因此需要将这些物品尽可能与实际的音乐形态联系起来。实在难以直接联系的,也要和该音乐相关的其他社会历史事象联系起来。
一方面,出土实物或图像与古代文献的印证是最直接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核实音乐史实,还能佐证其他史料的历史情况。例如,王清雷学者在《章丘洛庄编钟的音乐学研究》一文中指出:“洛庄编钟主要部位的实测比值与《考工记》的理论标准比值基本一致,为该书为齐国官书说提供了一个佐证。不管该书成书于何时,至晚在西汉初期该书还在指导着实践。②。
另一方面,断代法也是音乐考古学的重要方法。邵晓洁学者认为,”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任何遗物都会带有相应的时代印记,音乐文物上的诸多特征同样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巧妙合理地利用音乐文物上与音乐相关的特征属性及其变化,能够有效地断定其相对年代,梳理出某一音乐文物的发展序列,从而勾勒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③。
3 音乐考古学学科特征对研究者的要求。
由于音乐考古学具有对象范围广、研究方法复杂多样、交叉性强等特征,因而对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如下要求:
首先,广阔的研究对象需要研究者做好大量且扎实的基础调查工作。王清雷学者在《浅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的特点及其学术意义》一文中谈到:”在实际的工作中,普查领域不仅包括各省的文博单位,也包括一些私人收藏;不仅普查博物馆的展厅,还走入博物馆的库房进行地毯式排查;走出省、市或县的博物馆(或院)、文化馆等,还要深入广大郊区农村,普查清末以前的寺庙、古塔、古民居等古代建筑,有时候还要到考古发掘的第一线搜集有关资料。“④。
其次,多学科交叉及研究方法的复杂性,要求研究者视野开阔,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视野方面,可以上升到文化人类学的层次,应用到音乐领域即民族音乐学。但是同时,牵扯到跨度太大的领域(尤其技术层面)时,不要凭借一孔之见主观臆断。毕竟隔行如隔山,当写作、研究对象跨行时,应请相应领域的专家帮忙把关。
再次,由于音乐考古学的工程量往往很大,牵扯多方利益,有时还需要巨大的经费支撑,所以搞好人脉关系至关重要,必要时还得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普查工作中,数百万的经费也是经由项目负责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努力争取,才得到国家财政部专项资金的支持。由此可见,音乐考古学的现实工作对其研究者各方面素质要求之高。
4 结语。
音乐考古学作为音乐史学和考古学的分支,其学科性质决定了研究范围涉及因素多,研究方法复杂多样且具有交叉性。这些特征均有别于纯粹的音乐史学和其他类型的考古学。为此,音乐考古学研究者需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包括知识层面(深度)、视野层面(广度)、处理现实问题的层面(灵活度),以适应这门学科的工作要求。
注释: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800.
② 王清雷。章丘洛庄编钟的音乐学研究。黄钟,2011(4):249.
③ 邵晓洁。音乐考古学研究方法散议--王子初新着《音乐考古》读后。中国音乐学,2006(4):135.
④ 王清雷。浅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的特点及其学术意义。人民音乐,2013(1):53-54.
参考文献:
[1] 方建军。音乐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音乐考古学[J].黄钟,1990(3)。
[2] 李纯一。微观入手宏观掌握--音乐考古治学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4)。
[3] 王洪军。对音乐考古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1(4)。
[4] 王洪军。对促进音乐考古学科发展的再思考[J].人民音乐,2003(6)。
[5] 方建军。民族音乐学与音乐考古学的相互关系及作用[J].中国音乐学,2006(3)。
[6] 王清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述评(上)[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3)。
[7] 王清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欲上下而求索“--王子初先生与中国音乐考古学。音乐探索,2012(4)。
[8] 王子初。音乐考古拾意[J].大众考古,2014(2)。【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关键词: 音乐考古学 古代遗存 音乐史。
1 音乐考古学研究范围之特征。
音乐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指哪些对象、哪些领域的内容能为该学科所关注。在确定这个范围之前,需要对音乐考古学的学科性质予以界定。以下笔者重点分析该学科之性质及对象范围的特殊之处。
1.1 音乐考古学的性质界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对音乐考古学的定义是:
“依据音乐文化遗存的实物史料(发掘而得的或传世的遗物、遗址、遗迹,如乐器、乐谱、描绘有音乐生活图景的古代造型艺术作品等),借助考古方法来探讨音乐史、乐器史直至历史上的音律形态、音阶形态等音乐学课题的一门科学。”(谭冰若、黄翔鹏撰写词条)①。
除上述定义外,笔者根据王子初、方建军、王洪军等音乐考古学专家的观点,对该学科的基本性质作出如下归纳:
(1)音乐考古学的最终目标指向音乐史,所以是音乐史学的分支。
(2)“考古”是该学科所借助的方法。
(3)音乐考古学的研究依据是古代遗存。
(4)音乐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上述几方面的综合,不限于古代遗存。
以上几点性质揭示了音乐考古学的特殊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不像美术类的作品那样可以直接反映于古代遗存。
1.2 音乐考古学的对象范围。
音乐考古学的对象从根本上包括古代人类社会的音乐历史,但直接对象就是借由考古手段而发掘的古代遗存。李纯一先生将这些对象分为乐器、乐谱、文字、绘画、雕塑几大类。
笔者根据音乐考古学界对《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普查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现将该学科的对象范围概括如下:
(1)音乐及与之相关的器物层面:古代乐器、乐俑、戏台、戏服、舞具等。
(2)音乐图像层面:反映音乐内容的器皿饰绘、砖雕、木雕、石刻、岩画、纸帛绘画、壁画等。
(3)音乐文字层面:书谱、经卷等。
这些对象的特征(特殊性)在于:第一,它们都不是音乐本身,只能间接反映音乐本体及其存在形态。第二,它们只是古代遗存,是音乐考古学研究的依据,而音乐考古学的整个对象是古代音乐史,所以必须将这些资料与古代人类社会及音乐生活“接通”,方能实现学科目标。
2 音乐考古学研究方法之特征。
学科研究方法由学科性质及其对象范围决定。音乐考古学具有音乐史学和考古学的交叉性,其目标指向音乐史,操作方法借助考古,直接依据又在于多种类型的古代遗存,同时这些遗存资料必须与社会历史资料“接通”.这一切决定了音乐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特征。
2.1 微观层面:对古代遗存的技术分析。
对于音乐及与之相关的器物,需要研究的内容有:(1)器形,包括形制纹饰、音梁、内唇与调音等;(2)测音:包括音域、音准等问题。在这些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考古类型学、考古地层学、乐器制作、冶金铸造、音乐声学、乐律学等方法。
对于音乐图像,在用美术方法客观分析的同时,要顾及到画匠有可能为了追求绘画方面的美学要求而将图画中的某些元素夸张的情况。当然,也有的结论可以直接推定,比如据图像显示,某乐队配置中肯定存在某件乐器。
对于音乐文字,则需要运用古文字的知识、古音韵的知识、历史地理的知识等各种方法进行研究。
2.2 宏观层面:与历史的“接通”.
基于古代遗存只是音乐考古学的研究依据,而非仅仅是研究对象,因此需要将这些物品尽可能与实际的音乐形态联系起来。实在难以直接联系的,也要和该音乐相关的其他社会历史事象联系起来。
一方面,出土实物或图像与古代文献的印证是最直接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核实音乐史实,还能佐证其他史料的历史情况。例如,王清雷学者在《章丘洛庄编钟的音乐学研究》一文中指出:“洛庄编钟主要部位的实测比值与《考工记》的理论标准比值基本一致,为该书为齐国官书说提供了一个佐证。不管该书成书于何时,至晚在西汉初期该书还在指导着实践。②。
另一方面,断代法也是音乐考古学的重要方法。邵晓洁学者认为,”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任何遗物都会带有相应的时代印记,音乐文物上的诸多特征同样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巧妙合理地利用音乐文物上与音乐相关的特征属性及其变化,能够有效地断定其相对年代,梳理出某一音乐文物的发展序列,从而勾勒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③。
3 音乐考古学学科特征对研究者的要求。
由于音乐考古学具有对象范围广、研究方法复杂多样、交叉性强等特征,因而对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如下要求:
首先,广阔的研究对象需要研究者做好大量且扎实的基础调查工作。王清雷学者在《浅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的特点及其学术意义》一文中谈到:”在实际的工作中,普查领域不仅包括各省的文博单位,也包括一些私人收藏;不仅普查博物馆的展厅,还走入博物馆的库房进行地毯式排查;走出省、市或县的博物馆(或院)、文化馆等,还要深入广大郊区农村,普查清末以前的寺庙、古塔、古民居等古代建筑,有时候还要到考古发掘的第一线搜集有关资料。“④。
其次,多学科交叉及研究方法的复杂性,要求研究者视野开阔,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视野方面,可以上升到文化人类学的层次,应用到音乐领域即民族音乐学。但是同时,牵扯到跨度太大的领域(尤其技术层面)时,不要凭借一孔之见主观臆断。毕竟隔行如隔山,当写作、研究对象跨行时,应请相应领域的专家帮忙把关。
再次,由于音乐考古学的工程量往往很大,牵扯多方利益,有时还需要巨大的经费支撑,所以搞好人脉关系至关重要,必要时还得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普查工作中,数百万的经费也是经由项目负责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努力争取,才得到国家财政部专项资金的支持。由此可见,音乐考古学的现实工作对其研究者各方面素质要求之高。
4 结语。
音乐考古学作为音乐史学和考古学的分支,其学科性质决定了研究范围涉及因素多,研究方法复杂多样且具有交叉性。这些特征均有别于纯粹的音乐史学和其他类型的考古学。为此,音乐考古学研究者需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包括知识层面(深度)、视野层面(广度)、处理现实问题的层面(灵活度),以适应这门学科的工作要求。
注释: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800.
② 王清雷。章丘洛庄编钟的音乐学研究。黄钟,2011(4):249.
③ 邵晓洁。音乐考古学研究方法散议--王子初新着《音乐考古》读后。中国音乐学,2006(4):135.
④ 王清雷。浅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的特点及其学术意义。人民音乐,2013(1):53-54.
参考文献:
[1] 方建军。音乐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音乐考古学[J].黄钟,1990(3)。
[2] 李纯一。微观入手宏观掌握--音乐考古治学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4)。
[3] 王洪军。对音乐考古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1(4)。
[4] 王洪军。对促进音乐考古学科发展的再思考[J].人民音乐,2003(6)。
[5] 方建军。民族音乐学与音乐考古学的相互关系及作用[J].中国音乐学,2006(3)。
[6] 王清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述评(上)[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3)。
[7] 王清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欲上下而求索“--王子初先生与中国音乐考古学。音乐探索,2012(4)。
[8] 王子初。音乐考古拾意[J].大众考古,2014(2)。【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上一篇:关于李伯谦古学理论与实践的专访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