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伦理学视角下中国信用消费问题探究
【第一章】信用消费中的伦理道德分析绪论
【第二章】信用消费的内涵、特点与本质
【第三章】信用消费失范的伦理学分析
【第四章】我国信用消费建设的伦理导向
【结语/参考文献】信用消费体系的伦理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摘 要
信用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消费方式。信用消费的发展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增长,对于银行和金融机构而言,信用消费可以使其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收入;对于消费者而言信用消费可以完成其预期消费的愿望。
信用消费究其本质而言,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信用在信用消费过程中对其秩序的维护、效率的提高、发展的促进都是其研究的关键,同时信用消费也是契约精神和伦理品格的体现。如何正确把握信用消费的伦理内涵,是正确处理信用消费中经济与道德关系的重点。信用消费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上世纪 80 年代才刚刚起步,在整个消费规模中所占比例较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并且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消费观念障碍、信用制度不完善、个人道德风险等,这些都不利于信用消费在我国快速的发展。
尽管我国对信用消费各方面的研究和发展较晚,但我国信用消费市场有很强的后发优势,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日益明显。随着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的大爆发,人们发现信用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还具有伦理意义。信用消费的伦理问题已经成为伦理学界尤为关注的焦点。在伦理学视角下,我们对信用消费进行道德反思,找到其信用缺失的根源所在,其主要原因有信用主体的道德缺失、信用消费制度的不完善。
当前,加强信用消费的制度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能够正真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信用消费的发展需要以伦理的原则为导向,加强信用主体美德的培养,在全社会形成价值认同、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同时加快信用消费体系的建设,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一起共同促进信用消费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信用消费 信用消费发展 信用消费伦理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难点
第 2 章 信用消费的内涵、特点与本质
2.1 信用、消费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1.1 信用的缘起
2.1.2 消费的本质
2.1.3 信用对消费的作用
2.2 信用消费的含义及特点
2.2.1 信用消费的含义
2.2.2 信用消费的特点
2.3 信用消费的本质
2.3.1 信用消费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2.3.2 信用消费是契约精神和伦理品格的体现
第 3 章 信用消费失范的伦理学分析
3.1 信用消费价值判断的二维向度
3.1.1 信用消费的经济学讨论
3.1.2 信用消费的道德反思
3.2 信用消费失范的表现
3.2.1 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消费发展缓慢
3.2.2 信用卡普及率低、恶性透支现象普遍
3.2.3 信用消费导致的社会异化
3.3 信用消费失范问题的伦理成因
3.3.1 美德的脆弱
3.3.2 契约制度的有限性
第 4 章 我国信用消费建设的伦理导向
4.1 发展信用消费的伦理必要性
4.1.1 法制他律较道德自律的缺陷与不足
4.1.2 伦理自律是信用消费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4.2 发展信用消费的伦理原则
4.2.1 美德对规则的优先原则
4.2.2 适度消费原则
4.2.3 和谐、绿色消费原则
4.3 发展信用消费的对策
4.3.1 信用主体美德的培养
4.3.2 诚信制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结 语
参考文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