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国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供需问题探究
第一章: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失衡治理研究绪论
第二章:长期护理服务及相关理论
第三章: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供需现状的分析
第四章: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国内外长期护理服务经验借鉴
第六章:促进我国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均衡的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加、老龄人口数增长,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的焦点。老年人的照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问题,而逐渐上升为政府和社会的重要任务。其中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各种原因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更是我国当前不得不引起重视的难点。本文以"混合福利"理论为视角,结合相关数据,分析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的供需状况,提出了促进我国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均衡的建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失能老年人口数持续增长,所占比重逐年升高,老年人的失能程度逐年加剧,对长期护理服务的潜在需求逐年增加,对供给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因为支付能力不足等原因,潜在需求无法转换为有效需求,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有效供给数量相对较少,供给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失能老年人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导致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失衡。失衡的主要原因有:政府政策缺失,导致公办机构和民营机构发展不均衡;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护理供给数量减少;市场供给能力有限;护理服务成本比较高;失能老年人处于边缘化地带,机构接收能力有限等。
对于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一般采用的是家庭非正式护理与正式护理共同提供。基于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市场的供需现状,以"混合式"服务供给模式为参考依据,可以通过建立"混合式"长期护理服务供给模式缓解市场的供需矛盾。由政府、市场(机构和社区)和家庭共同作为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者,分工合作:政府政策支持;市场和家庭注重衔接,通过丰富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强化机构护理服务,改变家庭护理服务理念等一系列措施协同提供护理服务;同时发展多元供给者,发挥各类志愿者的力量,鼓励失能老年人积极参与。最终增加服务供给数量,丰富服务供给内容,将隐形需求变为有效需求,缓解市场的供需矛盾。
关键词: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均衡,混合福利
目 录
摘 要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 2 章 长期护理服务及相关理论
2.1 长期护理服务的相关概念
2.1.1 长期护理服务
2.1.2 失能老年人
2.2 相关理论
2.2.1 混合福利理论
2.2.2 供求均衡理论
2.2.3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2.2.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 小结
第 3 章 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供需现状的分析
3.1 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分析
3.1.1 需求数量日益增加
3.1.2 需求内容多层次性
3.2 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分析
3.2.1 家庭供给数量日益减少
3.2.2 机构和社区供给数量不足
3.3 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失衡
3.3.1 有效需求不足
3.3.2 供给小于需求
3.4 小结
第 4 章 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4.1 政府政策缺失
4.1.1 补贴对象单一
4.1.2 补贴范围窄
4.2 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
4.2.1 家庭规模缩小
4.2.2 家庭流动性增加
4.2.3 家庭中女性就业率升高
4.3 非家庭支持有限
4.3.1 老年人主观上排斥专业机构
4.3.2 护理人员待遇不高
4.3.3 市场信息不对称
4.4 其他因素的影响
4.4.1 服务成本居高不下
4.4.2 失能老年人处于边缘化地带
4.5 小结
第 5 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5.1 国外经验借鉴
5.1.1 日本:全民护理理念
5.1.2 韩国:注重与其他制度相衔接
5.2 国内经验借鉴
5.2.1 黑龙江省:医养结合
5.2.2 江苏省:失能老人补贴制度
5.2.3 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
5.3 小结
第 6 章 促进我国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均衡的建议
6.1 政府政策支持
6.1.1 建立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补贴制度
6.1.2 增大对民办机构的政策支持
6.2 市场和家庭协同提供护理服务
6.2.1 注重市场与家庭护理的衔接
6.2.2 丰富社区护理服务内容
6.2.3 强化机构护理服务
6.2.4 改变家庭护理服务理念
6.3 发展多元供给者
6.3.1 发挥志愿者的力量
6.3.2 鼓励失能老年人积极参与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新农保制度推广中农保缴费偏低问题研究 | 城镇化进程中新一代农民工就业问题与对策 |
女性产业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及工会的接入研究 | 政府、企业 、家庭和个体特征对农民工培训的影 |
学术研究中就业质量的定义及提升路径 | 延迟退休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作用探讨 |
沈阳失独老人福利政策优化探析 |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问题探析 |
我国养老地产项目运营模式探究 |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