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非低碳技术问题探究
【第一章】非低碳技术走向低碳发展探析绪论
【第二章】非低碳技术形成的阶段及根源剖析
【第三章】非低碳技术形成的理性反思
【第四章】非低碳技术转向低碳技术的实现路径
【结论/参考文献】非低碳技术的哲学思考结论与参考文献
摘要
非低碳技术是相对于近些年兴起的低碳技术而言,主要代表为传统的石化等能源及其不断衍生的大量碳排放的使用技术。作为近代以来工业化发展中主要的能源方式,非低碳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随着非低碳技术使用规模和领域的扩大,也带来诸如气候变暖、臭氧空洞、持续雾霾等全球性问题。
非低碳技术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物化结果,无法切断与思维联系的链条,因此,本课题从非低碳技术形成背后的思想动因切入,以人的思维方式作为行文主线,探究走出生态困境、走向低碳发展的根本路径。非低碳技术问题的产生根源于人类唯我的思维方式。人类对自身力量的认识使得社会进入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从而带动了非低碳技术的兴起。与此同时,个体本位"唯我"的思维方式却将人类的欲望无限放大,导致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其表现为近代工业文明时期的生产方式阙失、技术理性滥用,现代文明时期的利己人生观、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等。
转变非低碳技术的能源使用方式,一方面,要加强人的素质建设,提高人的自觉意识,倡导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思维转变"规约人类对自然的对象性活动,即克服"唯我"的惯性思维,构筑类意识的思维框架,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从非低碳技术走向低碳技术,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低碳技术;低碳技术;类思维
目录
摘要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1.2.2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 2 章 非低碳技术形成的阶段及根源剖析
2.1 非低碳技术的历史演化
2.1.1 非低碳技术的兴起阶段
2.1.2 非低碳技术的形成阶段
2.1.3 非低碳技术的高峰阶段
2.2 非低碳技术形成根源与人类思维方式
2.2.1 人类思维方式的界定
2.2.2 人类思维方式的作用
2.2.3 非低碳技术产生根源
2.3 本章小结
第 3 章 非低碳技术形成的理性反思
3.1 近代文明时期的具体表现
3.1.1 生产方式的阙失
3.1.2 技术理性的滥用
3.2 现代文明时期的具体表现
3.2.1 现代文明时期的利己人生观
3.2.2 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
3.3 本章小结
第 4 章 非低碳技术转向低碳技术的实现路径
4.1 以高素质规约低碳活动
4.1.1 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4.1.2 利导低碳生活的自觉性
4.2 构筑"类"思维的低碳发展观
4.2.1 克服"唯我"思维的因循性
4.2.2 建构"利他"的类思维
4.3 类思维下的非低碳技术转向
4.3.1 类思维下技术工艺的革新
4.3.2 类思维下生产方式的更迭
4.3.3 类思维下消费方式的转变
4.4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