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背景
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进人二十一世纪以来,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人们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数字化技术给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下数字化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人类文化成果在全球范围的广泛传播。
沪县历史悠久,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宋墓石刻群。以沪县龙脑桥为典型代表的龙桥群,规模大,数量多,雕刻精美为全国罕见。沪县龙桥现存140多座,数量多且雕刻精美,桥梁建筑与龙雕造像构成了和谐艺术美。中国古代桥梁三种类型:
悬索桥、石拱桥、梁板桥。沪定桥是中国悬索桥的重要代表,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典范。龙脑桥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和独特的建造工艺,被誉为石刻艺术第一桥。该桥是中国古桥中建造工程浩大,雕刻十分精美,造型生动别致,工艺精湛,艺术品位高,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桥。它早已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2.研究必要性、紧迫性
龙脑桥作为沪县龙桥群的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精美的雕刻技艺,对于研究沪县龙文化以及考古工作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但由于常年的使用及石材本身的特性,整个桥体受损严重。桥头的石碑在文化大革命中基本上全部损毁,现今只有在文管所对面的猪圈旁还能依稀看见几块残破的石碑。
(1)石刻文物的保护是一个全球保护的课题。沪县龙脑桥作为中国平梁桥代表,桥墩石刻以其形态巨大,雕刻精细着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所采用石材均为巨石,现今很难再找到相似的石材。由于缺乏相关的石质文物保护的技术规范,以及科学系统的保护手段,石材的表面不断风化和残蚀,全球的专家学者都在寻求将石刻的资源的保护和资料储存的最佳方法。
(2)石材的保护对于温度、湿度、气候有着严格的要求,龙脑桥地处郊外,形态巨大,无法像其他小型石刻放置在专业的保存箱中。桥体至今仍在使用,桥下潺潺流水也加剧了石桥的破坏,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人为的破坏加上自然损坏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使得龙脑桥石雕的保护处于不易控制的诸多作用下。
至今石刻的损坏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文物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如桥中间一个桥墩上的龙王的雕刻,在08年洪水的冲击下鼻翼部分已经完全损毁,再也看不到完整的龙王形态。虽然近日沪县启动龙脑桥维修保护工程,为龙脑桥设置完善的安防系统,安装网络监控、红外线监控以及自动报警系统。但自然风化和水流对于桥本身的侵蚀是无法避免,甚至是日趋严重的。并且不恰当的维修也会对文物本身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如维修时对桥面整体提高了15m,致使之前不漏水的桥面,重新调整后开始漏水了。可见龙脑桥的保护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对现有龙脑桥的石刻进行保护性的全方位信息的记录、整理和研究迫在眉睫。
3.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数字化保护的发展现状。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了“世界的记忆”项目,此项目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加以数字化保护,以达到最大化限度保存现有文化遗产。在该项目的带动下,美国在利用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技术领先于其他各国。其外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在有利用数字化对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都各有所长。主要的项目有英国的巨石阵的模型,美国的虚拟古村庄,意大利的庞贝古城虚拟现实模型,通过虚拟现实和三维漫游动画等技术再现庞贝古城的风貌。在亚洲,日本百川县的虚拟重构,朝鲜的虚拟朝鲜古王国这些项目无一不体现出了各国人民在使用数字化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文物单位对于三维数字化的探索已经有了八年历史,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数字化保护工作。其中较为有名的有:采用数字虚拟现实技术的北京故宫数字化,龙门石窟的石刻三维数字化,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数字保护,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三峡游,广东通过vR技术实现的南越公署遗址虚拟现实三维仿真系统,台湾的数位典藏科技计划,以及浙江的古代壁画数字临摹与保护研究,水晶石公司制作的动态清明上河图等。
4.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龙脑桥石刻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个案出发,探索规律,然后将其推广至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1)利用数字化手段,整理分析龙脑桥石刻艺术特征。
(2)借助三维技术呈现虚拟三维模型,更准确的记录桥体的三维形态。
(3)利用网络技术实现龙脑桥的虚拟呈现,给观众以不同的视觉感受,突破了常规视觉限制,达到宣传目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的旅游事业。
(4)以龙脑桥的艺术数字化的挖掘、保护以及加工、提炼、传播为例,突破与掌握一批数字化关键技术,总结和提出综合性,交叉性的技能和方法,为其他文化产业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思路和实践方法。
总之利用数字化手段对龙脑桥进行保护,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据采集,计算机图像技术,三维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对龙脑桥进行数字成像,数字展示将会是新时代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小波。川南千年古县-庐县。地理风物,2011年1.下[2]萧易。发现庐县惊世石刻艺术。中国艺术报,2011年7月第四版。
[3]黄静羊。鬼斧神工龙脑桥。城市建设,2013年第三期。
[4]叶知秋。庐县宋墓。文物出版社,2000,份
[5]熊召政。庐县龙脑桥:古桥上的中国之四。海燕,201.年第4期。
[4]陈宗华。龙脑桥。星星诗刊。201.年第1.期。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