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大规模的城镇化、工业化迅速改变了中国农耕文明的面貌,2014 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 54. 77%①,这对以原有的农村乡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推平头"、"赶农民上楼","空心村"大量出现,承载着中国文脉的传统村落急速减少,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优秀乡土文化迅速消失。
我国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基,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大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中央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 要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进一步为我们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导。
但传统村落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内在的矛盾怎么处理? 传统村落保护和村民迫切改善居住环境与生活方式的矛盾如何解决? "慢城"理念的引入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引入国外"慢城"理念,不仅可以增强全民的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完善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学科体系,拓展传统村落保护研究的角度和渠道,而且能够传播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为传统村落保护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促进村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挖中华文化中"闲适、自然、淡定"的"慢"元素,提出并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的"慢村"理论。促进"慢城"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用全新视角推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
一、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1. 慢城: 《慢城宪章》指出: "慢城是这样一种城市,它们实施重视修复环境、倡导再循环技术的环境政策; 实施旨在实现城市土地增值,而非通过占有土地的政策; 力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结构; 通过有机种植获取食物; 支持根植于本土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产品生产; 促进市民好客度,消除阻挠旅游者与市民及旅游业者交流的物质、精神障碍; 加强青少年慢城审美教育,增强全体居民的慢城生活意识。"
本文认为"慢城"是一种节奏舒缓、富于地方特色的城镇发展模式。这与当前快节奏、同质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迥异。当然,慢城不是单纯地放慢速度,也不是将时钟拨回到过去,让人们过博物馆中的生活。慢城的本质是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帮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慢城的最终目的是打造清新的原生态环境,让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文明共存,维护地域空间的独特性和文化的传承性,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2. 传统村落: 我们所说的传统村落,不是指一般的古村落,更不是指所有的村落,而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 构) 筑物"。②2012年 4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印发的《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对传统村落界定为: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不同于一般古村落的地方在于: 传统村落不局限于一般乡土建筑的保护,更着眼于农耕文明和生产生活的整体保护发展。它需要现存传统建筑风貌完整,村落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三者的统一。用传统村落替代仅以历史年代表述古村落,强调了文化和文脉的延续性,更有利于体现古村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这也是冯骥才一直推动"古村落"更名为"传统村落"的原因。
3. 保护与保存: 保存一般指不允许改变文物的原状。保护则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适度的改善和修复。保存往往通过强制性的法规法律来实现,保护则通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协调来实现。本文对传统村落采用的是"保护"的概念。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慢城"起源于"慢食运动".为保护民族传统,抵制以美式快餐为代表的快餐文化,意大利成立了"慢食协会",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衍生了"慢城运动".1999 年 10 月,意大利城托斯卡纳基安蒂地区的小城市格雷韦的市长 Paolo Saturnini 与另外三个城市奥维托 ,布拉和波希塔诺的市长联合发起了"慢城运动",成立了"慢城协会",并发表了《国际慢城宪章》。目前,慢城运动在欧洲及以外的地方蓬勃发展,到 2010 年,国际慢城协会已拥有 135 个会员城镇,分布在意大利、英国、德国、挪威、西班牙、葡萄牙、新西兰、美国等 20 个国家。
2010 年 11 月 27 日,南京高淳区桠溪"生态之旅"被国际慢城联盟授予"国际慢城"的称号,成为国内首个国际慢城。
"慢城"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城镇发展模式,自兴起以来,就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在国外,Mara Miele、Heike Mayer、Paul L. Knox 和Sarah Pink 等学者对它的发展的内涵、作用、发展路径、慢城运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Du - ranton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的分类,定位了城市发展的快城、慢城和静止城三种模式,并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Miele 坚持认为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所带来的各种城市病,需要用慢哲学思考并去弥补和治疗。国内的研究现主要集中于"慢城"概念与内涵的基本解析上,也只是在慢城宪章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看法。朱晓清等把"慢城"概念界定为: "人口在 5 万人以下,节奏悠闲舒适,支持都市绿化和绿色能源,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支持本地传统手工工艺与传统美食,充分利用资源来实现地方感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 、村庄或社区".王兴斌对慢城的概念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澄清了人们对于慢城的几个认识误区。他指出: "慢城"的本质并非"慢",而是"绿"; "慢城"的特点也不是"慢",而是"特"; "慢城"不是"城",而是"镇"."慢城"是自然天成,不是刻意创建。【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