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出土文物的包装与文物的运输研究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前言
二、出土文物的包装
三、文物的运输
四、兵马俑巡展运输包装方案实例分析
五、结束语
六、致谢词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随着考古与文物保护行业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水平、优秀的考古现场保护为最大限度获取考古发掘现场的综合信息、加强出土文物应急保护能力、保持出土文物的原貌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考古现场保护可以尽可能多地保留出土文物的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确认和检测出土文物的保存状况,尽可能地降低考古发掘给文物带来的破坏。本文根据出土文物的特点,针对出土文物的包装运输,进行了包装运输方案的分析、确定,运输方案的选择,确定运输路线。通过整个出土文物包装运输方案的制定,充分体现出土文物现场保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现场保护出土文物包装运输
一、前言
在文物保护中的现场保护课程学习中,我们学习到了出土文物的包装运输技术、了解相关包装运输的先进技术,同时培养我们的专业性;在理解现场保护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求自己掌握基本的出土文物包装运输知识,增强系统意识,理解动手操作与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真正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多面手。现场保护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机融合,包括出土文物包装、出土文物现场粘接、文物现场加固、文物包装等。本文以出土文物的包装与运输密切结合为主线,以结合现场文物的粘接、加固相关知识。在整个包装运输设计过程中,要通过分析,确定最佳的包装运输方案,使得包装运输的安全性最高、成本最低,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现场保护方案,并能运用到实际的考古工作中。
二、出土文物的包装
2.1 文物包装概念
根据国标《包装通用术语》定义,商品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操作活动。根据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包装可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两类。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文物包装属于运输包装的范畴。由上述概念可知文物包装则是指使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并利用相关的技术(并不局限于包装技术),保证文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并有效地控制包装容器内的文物保存环境,保持文物本身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信息和价值不受影响。其主要作用是保护文物并维持其价值,它涉及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方法、防护措施、以及内部环境控制等内容。文物的种类繁多,性质特点和形状各异,因而它们对包装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除部分残损严重、保存状况不佳的文物或极其珍贵的孤品文物不适于搬迁运输而不宜包装,其它保存状况良好的文物都需要有科学的包装,才能被迁移、运输以满足文物展示、研究等方面的需求。文物包装是文物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因为,文物包装是保护文物在运输过程中状态完好和信息完整的重要措施。经过科学合理包装的文物,便于运输,装卸,搬运,储存,保管,清点,为文物的管理、展示、研究等工作提供了支持。
2.2 文物包装技术
1、文物包装工艺文物的造型、结构,包装箱的结构以及包装支撑与防护结构等,均会影响包装工艺。从包装层次来看,文物包装工艺的基本内容包括:接触面包装、阻隔包装、防震与缓冲包装、箱体外包装、集装箱体包装。小型文物的包装通常会涉及到集装箱体包装,大型文物则为单箱体包装。
(1)接触面包装是指直接接触文物的包装。其主要目的是对文物表面进行防护,防止文物与其它包装材料发生磨擦而造成表面损伤。通常使用质地柔软的绵纸等材料进行包装。
(2)阻隔包装是用来控制文物包装内环境,阻断文物包装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气体等环境因素的交换和传递,以保证文物保存环境的稳定性。
(3)防震与缓冲包装,是文物包装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文物在运输、装卸过程中,都会有力作用在文物之上,并可能使文物发生机械性损坏。为了防止文物遭受损坏,就要设法减小外力的影响,防震缓冲包装就是指为减缓文物受到冲击和振动,保护其免受损坏所采取的一定防护措施的包装。防震包装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全面防震包装方法:是指文物和外包装之间全部用防震材料填满进行防震的包装方法。部分防震包装方法:部分防震包装方法是指在文物的受力点局部地使用防震材料进行衬垫的方法。悬浮式防震包装方法:对于某些易损的文物,为了有效地保证在流通过程中不被损坏,要求外包装容器比较坚固,然后用绳、带、支架等将被装物悬吊在包装容器内,在运输装卸过程中,无论是什么操作环节,内装的文物都被稳定悬吊而不与包装容器发生碰撞,从而避免损坏。
2、文物包装结构(1)外包装。分为常规式外包装箱和直接式外包装箱。外包装箱必须设计成长方体型,以便于大型化、集装化运输。一般采用木箱。木箱通常设计为类似与板式家具的构件,整个箱体由六块面板构成,用螺栓连接,可适用于不同造型和结构的文物包装。外包装箱应具有坚固性及较强的防震、防冲撞、抗压和防水性能。按照运输方式的不同,常规式外包装箱的尺寸规格通常分为陆运和空运两种;直接式外包装指一些份量较重(如大型石雕、陶塑、青铜器等)、体积较大(如屏风、宝座、家具等)的文物,需直接装箱运输。直接式外包装箱的尺寸规格依据文物的外形尺寸而定,但箱体的尺寸要比文物至少大出5-10cm,以便防震层的制作。直接式外包装箱应特别注意板材的选用,尤其是份量较重的文物,应选用质地坚实、承重力强的板材。必要时可用木方作框架、横撑加固。避免发生包装箱变形,破损等现象。具体可参照国家文物局《出国(境)文物文物包装工作规范》、GB/T4892—1996《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GB/T16471—1996《运输包装件尺寸界限》中的相关规定,使文物包装箱尺寸尽量符合运输、装卸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2)内包装。内包装箱(盒)一般使用多层板或瓦楞纸为材料,尺寸规格依据文物的外形尺寸而定,通常设计成长方体形,便于在外包装箱内进行组合放置。内包装箱首先应考虑产品的防震包装,同时根据文物保存环境的要求,在箱内放置防虫剂或干燥剂。
3、文物包装的技术与方法 包装技术和方法是决定包装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物包装技术和方法是指为保护文物,方便运输,便于流通过程中的文物管理而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对文物进行包装的技术和方法。包装技术有防潮包装技术、防锈蚀包装技术、防霉包装技术等。文物包装方法通常采取以下方式:(1)悬空减震法:箱内立支架,将文物置于支架上架空,然后固定于其上。(2)捆扎法:先将两块多层板做成直角形框,将文物放置其上,用带子把文物捆扎在背板上。注意底板和背板均应粘贴较厚防震层,背板的防震层还应依照器物的形状镟挖出大致凹槽,增大接触面,以便增加固定效果。(3)点式固定法:在箱内壁选两组对称点,粘贴高、中密度吹塑板块,以使文物固定于箱中。(4)紧压法:选定若干个受力部位,用包裹海绵或粘贴绒毡的木方将物体紧压、固定于箱体上。(5)镟挖法:依照文物的形状,在较厚的中密度板、海绵板上镟挖出凹槽,将器物放置其中,使之不移位。此种方法适用于小件玉器、瓷器、金银器,以及形状不规则的文物。(6)设计与文物造型凹凸相对的成型垫料,用于保护文物的边角和局部装饰物。(7)将造型互补的文物,如器盖与器身,凹凸相对互叠,在可能相互接触的表面间夹衬衬垫,并在文物每个角放置衬垫。(8)对于体态和重量较大、造型较复杂的文物,应设计挡板和支撑柱,保证包装箱与文物表面有一定距离,避免文物突出部分(如青铜鼎的耳部等)、易碎或易损部位受力。(9)对于文物的活动部件如提梁、链等,应采用捆、扎、顶、垫、塞等方法进行必要的固定。(10)对于易损文物,如瓷器、玻璃器等应在其上面铺垫一定厚度的衬垫,在四周边用泡沫塑料、海绵等材料护垫。要充分发挥文物包装的功能,就要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根据文物的具体特点和要求选取相应的包装技术和方法,然后进行有效、合理的包装设计,设计出科学、合理、经济、牢固的包装,真正体现出文物包装的特点。
4、文物包装信息的编制 (1)包装箱内文物信息的编制:应在封箱前对箱内文物进行清点,认真核对箱内文物状况,并填写文物包装标签,列出文物的基本信息,如条件许可,还应附上文物照片;(2)文物包装、运输操作信息的编制:根据文物的包装工艺,考虑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编制文物运输、装卸及包装拆解操作规程信息,对包装结构复杂的文物包装件,应在箱体上标注出主要固定结构的位置,以及包装拆解的顺序;(3)相关辅助信息的编制:即包装运输标志。主要包括:易碎标志、防雨标志、向上标志等。这三类信息均可采用简要文字、图标、代号等形式标注在包装件比较醒目、且不易被擦伤的部位。为了读取方便,尽量把所有信息标注在文物包装箱的多个侧面。
2.3 文物包装材料
文物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文物包装容器和构成文物包装产品的总称。文物包装材料分为主要包装材料和辅助包装材料,主要包装材料是构成文物包装的主体材料,常用的有木材、瓦楞纸、复合材料等。制作内、外文物包装箱均应使用目前国际通用的复合木质材料为板材,如多层板、夹心板等。如需使用原木为材料,则必须经过高温灭菌处理的。辅助包装材料在制造包装容器和包装操作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促进文物包装的功能更完善,常用的有衬垫材料,如各种棉衬垫、毡垫、绵纸等;防护、减震材料,如海绵、各种密度的聚氯板和高密度聚苯板等;粘合材料,如各种粘合剂等;密封材料,如防潮密封胶条等;隔离物,如各种隔板、衬片等;紧固物,如各种捆扎带、铁钉、螺钉、销钉等;标志物,如各种标签。
由于文物包装要求强化其防护性能,所以在选用包装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文物包装、运输的条件和环境。文物包装的防护主要是以下两方面:一是防止运输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等动应力的破坏作用,二是防止运输过程中的自然因素,如温湿度、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微生物、风、霜、雪、尘埃等腐蚀性介质的作用。为此必须选取高性能的缓冲衬垫材料进行缓冲防震包装,选取具有足够强度的包装容器,如瓦楞纸箱、木箱来抵抗动应力的作用,选取高性能的阻隔包装材料来进行阻隔包装,减少或隔绝外界因素对内装物的影响,如采取防潮、防水、防霉、防虫等包装技术方法。目前用于文物包装的缓冲材料主要是质地柔韧、弹力好的高密度吹塑板及泡沫塑料等材料,用于阻隔包装的材料是一些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如聚偏氯乙烯材料,它有效地阻隔了外界的水蒸汽,是一种较理想的阻隔材料。文物包装设计时所选用的包装材料,需对文物的性能、运输、储存环境及包装材料本身的性能、生产工艺和成本费用等进行综合考虑,合理选用。
2.4 文物包装原则
文物包装的原则是根据文物包装工作的规律,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包括:安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环保性原则。
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这是文物包装工作的第一原则,在文物包装运输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应首先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安全性原则是要求包装设计确保文物安全,不能使文物在各种搬动、运输等环节上损坏。这就要求包装前对文物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采用合理的包装方法和材料,并进行可靠的结构设计,甚至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例如,包装箱使用木板就必须进行特殊的杀菌、杀虫处理等。
2、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要求包装材料和包装操作过程中,保证文物本身所具备的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就要求在选择内包装材料时,尤其是直接接触文物的包装材料,应避免选择可能对文物本体造成污染的材料,包括文物表面色泽的改变、包装材料中可能的化学物质对文物本体的渗透,而改变文物的物质成份;同时还应注意在包装操作过程中避免造成文物表面的磨擦和磨损。
3、选择性原则选择性原则是指对包装对象的选择。如前所述并非所有的文物都适于搬运,文物本身包括其内在价值,即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和易损性,而文物包装运输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不稳定过程,有许多难以预见的对文物的潜在威胁,任何包装性损坏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保存状况不佳、残损严重的文物,包装人员应及时与文物保护人员和文物使用部门进行沟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文物预先进行保护修复和加固处理,改善其保存状况,使之适宜于运输,经过科学分析和模拟实验,确认适合包装的情况下,进行包装工作;否则必须更换文物。对于不宜运输的文物绝不勉强包装,避免造成对文物的损害。
4、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文物包装的设计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而不能仅仅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包装设计应具备有科学的特征,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体现科学技术为设计服务。新的科技成果的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实施;文物的包装设计应当充分利用当代的科技成果,采用最新的工艺手段,这样才能创造出可靠、安全的文物包装。设计方案应在对文物本体结构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包装材料,科学地确定包装造型结构和防护方法,运用先进、适用的包装技术与工艺,使包装整体结构具有最大的合理性和足够的强度,充分保证文物的安全,并取得各包装功能间的综合平衡。另一方面设计本身应具备科学的便利性,这是文物包装工作本身和文物搬迁运输工作的要求,如包装容器的设计应便于文物的搬运和吊装等;包装容器外侧应设计有关于包装内容物的简单说明,以方便运输过程中的管理和统计。另外文物包装设计还应遵从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部门标准,使文物包装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5、环保性原则减少包装废弃物是文物包装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文物包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增加无污染意识和环保意识,遵守针对包装材料及包装废弃物提出的新标准和新法规,尽可能地使用废弃物少、能回收重复利用、易于回收再生或自行降解的绿色包装。在进行包装方案设计的同时,就应考虑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方案,或回收再用,或加工再用,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包装废弃物良性循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包装辅料(如缓冲泡沫等)能减则减,可省则省,能代就代;包装容器上应有材料标识符号,并在包装拆解后,将包装材料收归于原包装容器内,便于再次利用;包装废弃物尽可能回收再生利用,减少一次性包装。在包装设计中还要注意合理开发那些节省资源的包装方法。
三、文物的运输
3.1 文物运输简介
文物是祖先们留下的遗产,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保护和保养好他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好他们,使其在传播历史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国内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充分发挥出作用。文物由于其的运输及商务活动有其特殊性,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保险业务,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保养需要保安监督系统,必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3.2 文物运输基本原则
1、文物的唯一性和不能再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特殊价值。对于需要提取,使用的文物,原则规定:必须是健康的(无腐蚀,无霉菌,无破损,无掉色等);对已受损的文物,相当脆弱的文物,应当拒绝提用,更不能转移出馆外。2、对于准备将馆藏文物提出参加的陈列展出(包括其它方式的展示)的场所,必须保证文物所需的最佳适宜环境的要求,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可能会对展出文物造成损害的,应拒绝提出文物参展。3、文物不同于其它物品,为防失窃,防破坏等,负责运输的部门一定要是国家正规的,专业化的运输机构。选择的运输(交通)工具,要考虑文物的特征和安全性,不适宜的,不能强行使用运输文物。更不能在没用任何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运送文物。
3.3 文物运输前包装保护
文物的唯一性和不能再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特殊价值。因此在贵重文物的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文物的损坏,文物的运输要进行保价。保价运输是指运输企业与托运人共同确定的以托运人申明货物价值为基础的一种特殊运输方式,拥有文物的单位向其托运公司申明其文物的估算价值。文物的保价运输是保证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安全的一种保障。一旦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文物拥有单位也能获得相应的赔偿。
3.4 文物搬移及运输中的保护
文物装人外包装箱后,要使用打带机在箱体(纵,横)上打上铁箍,以防搬移或震动,使箱体破裂之后;要在箱体外.贴封’条和加锁,并刷或贴上相关的标志,如编号,勿压,易碎,伯湿,不可倒置,小心轻放等。搬移过程要轻,要稳,要严格按照搬运文物的操作规程进行装车(机,船)之后,包装箱要用绳,网等,将其固定在交通工具上,以防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颠麓或急刹时出现的擅击,造成对文物箱内文物的损伤。尽可能地减少装上御下的次数;能在搬移后使用一种交通工具一次直接运达的,为最好的方式,这样可以避免在多次转运中发生的震动而使文物受损。文物运输要做好保密和防范措施,文物运输的路线,时间,地点的知情人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每一次起·运至到达目的地的运输过程中,都应有正规的保安人员(或武警,或公安人员)随·行押运,负责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卫。要做到人不离物,物不离人;以高度的责任心,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物的安全。
四、兵马俑巡展运输包装方案实例分析
4.1 运输工具改装设计和运输
车箱的恒温恒湿改造,这一点主要考虑南北气候温差对兵马俑的影响,必须按照保护专家的意见对文物的车体进行改造,加大的蓄电系统,加载逆变电源系统,安装恒温恒湿设备,并保留充分的装载空间,红方块的技术人员与汽车改装工人在红方块工厂车间不分昼夜的工作,并将车厢的保温层增加到15cm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副驾驶位置,并安装了车厢的后监控器,改装了车辆的减震系统,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等等,并做了15000公里的测试,从大连开往吉林。
4.2 包装箱的设计
首先包装箱的地盘安装了动平衡装置,主要考虑车辆行驶当中的大幅度颠簸对文物的影响,并把8件包装箱有效的固定在车型内,包装箱全部采用铝合金箱体制作,文物全部采用硅氟橡胶内胆包装具备一定弹力,文物可以被牢牢的抱紧在箱体内,内胆表面由无数个通风孔保持文物自身的与恒温空间的亲和,内胆的开启方式特别简单分八块组合,装卸简单。包装箱体开启必须有3组密码同时对位开启,箱体内有红外线监控报警设备,强制开启或错误开启会及时报警,并对向体外实施监控录像,并安装卫星定位系统。
4.3 选择装卸设备
包装箱具备可调节的升降轮,需要装卸时调节高度可将底盘加载移动支架可有工作人员随时移动箱体各部位有防撞击和通过尺寸标注,同时箱体可保留恒温3小时左右,可在时间内转移到恒温展柜内。
4.4 恒温
恒湿展示柜这是专为兵马俑定做的可拆卸组装的专业展柜,恒温恒湿是采用车载的同一套系统现场组装,可在1小时内组装完毕并保证展柜内的空间的温度和湿度照明完全采用光导纤维照明设备,展柜玻璃为抗紫外线和防暴夹胶玻璃柜内设有防盗系统和红外线摄像装置,可完整的录制展期内的参观状态等等。
五、结束语
在现场保护过程中经常遇到包装材料和运输方案的不同种选择,本论文中采用运输、保护相关基础知识及具体实例方案,进一步说明现场保护在文物保护和发掘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我们都这一方面知识的一个认识。几个星期以来,从开始到设计完成,每一步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尝试和挑战,在做这次论文设计过程中使我学到很多,我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才会使自己更快的成长。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实践,我对文物保护和现场保护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进一步了解,并能使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有能力分析制作出更好的运输保护方案、提高我的现场保护技术和文物保护专业知识。
六、致谢词
本论文在杨璐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完成。在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本论文的设计中得以体现。同时我在网上也搜集了不少相关资料,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我要向学院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包装通用术语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1984年
[2]《出国(境)文物文物包装工作规范》.国家文物局,2001年
[3]《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年
[4]《运输包装件尺寸界限》.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年
[5]徐天亮《运输与配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国际法视角下我国文物保护的创新路径(本科) | 刑法保护流失文物的建议(本科) |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调和(本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