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基于新媒体的深度报道模式创新探究
第一章: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发展问题研究前言
第二章:《穹顶之下》的生产模式
第三章:《穹顶之下》的传播途径
第四章:《穹顶之下》的呈现方式和社会影响
第五章:《穹顶之下》对当下深度报道生产模式的启示
参考文献:新媒体背景下深度报道发展研究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开篇先提出深度报道当前的困境:深度报道曾经在我国经历过一段辉煌期,而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基于网络的新兴媒体平台逐渐取代传统纸媒和电视成为大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部分媒体开始迎合新媒体的娱乐化、浅阅读和时效性等特点,优质的深度报道成了当前媒体行业的稀缺品。本篇论文便是立足于新媒体时代,研究深度报道的生产模式创新问题,以前央视记者、专业调查记者柴静于2015 年 2 月底推出的独立雾霾调查作品《穹顶之下》为研究案例。
《穹顶之下》是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成功尝试,坚持深度报道的内容生产理念,结合最具表现力的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深度报道即单纯文字报道或者视频报道的传统概念,丰富了深度报道的内涵。《穹顶之下》一经推出,在热议度、影响力和口碑等各个方面大获全胜。本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理念和策略,试图对当下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本文对《穹顶之下》的研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穹顶之下》的生产模式,包括选题、信源和叙事模式;第二,《穹顶之下》的传播,包括时间点的选择、传播渠道和明星记者的号召力;第三,《穹顶之下》的多元呈现方式和社会影响;当下媒介生态环境的诸多问题,与其说是深度报道自身的困境,不如说是整个媒体行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最后一章,由《穹顶之下》的个案研究归纳出三点适用于对当下深度报道生产模式的普遍启示,包括:优质的深度报道依然是稀缺品;当前的深度报道需要在呈现方式和传播策略上做出突破;深度报道可以通过明星记者带动其影响力。这些策略也直接有助于媒体行业重新审视自身问题,朝着更清晰更有信心的未来出发。
关键词:深度报道,新媒体时代,穹顶之下,柴静
目 录
摘 要
一、前言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五) 深度报道概述
1、深度报道的源起
2、深度报道在中国
二、《穹顶之下》的生产模式
(一)《穹顶之下》的选题:环保之雾霾
(二) 信源
1、采访
2、实地调查
3、参与式观察
(三) 叙事模式
1、个人代入感
2、感性与理性相呼应
三、《穹顶之下》的传播
(一) 时间选择
(二) 传播渠道选择
1、视频网站+社交媒体
2、重要新闻网站+意见领袖
(三) 明星记者的号召力
四、《穹顶之下》的呈现方式和社会影响
(一) 《穹顶之下》的多元呈现方式
(二) 《穹顶之下》的社会影响
1、公民环保意识的启蒙
2、社会干预功能
五、《穹顶之下》对当下深度报道生产模式的启示
(一) 优质的深度报道是稀缺品
(二) 深度报道需要在呈现方式和传播策略上有所突破
(三) 深度报道要打造明星记者
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自媒体新闻评论的现状与自我规范 | 新媒体对纸媒产生的冲击及其发展对策 |
政府和媒体在“东方之星”号沉船事故中的合作 | 网络新闻媒体对三农问题的舆论导向途径分析 |
网络媒体对“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事件的影响 | 基于微博平台提升红星美凯龙品牌声量的探析 |
《垂钓》杂志新媒体建设探析 | 新媒体广告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
基于政治传播学理论的央视《新闻1+1》探究 | 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经济”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