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具有皮损多性、瘙痒、复发、慢性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很多困扰。近年来国内治疗腔口部位湿疹多采用中药、非类固醇类西药或联合理疗的方法, 效果较佳。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阴囊、外阴等腔口处湿疹进行研究。
关键词: 湿疹; 腔口部位; 中西医结合疗法; 研究;
0、 引言
湿疹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发生于腔口部位的湿疹具有以下特点:多有浸润肥厚、色素沉着、皲裂、鳞屑等慢性炎症改变, 可急性发作, 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糜烂、渗出等;常受汗水、唾液、尿液、粪便、摩擦或原发病灶影响, 比身体其他部位更易出现或延迟愈合现有的湿疹, 瘙痒更剧烈;腔口部位薄弱敏感, 病原微生物易繁殖而致感染, 表现为脓液渗出或结污褐色痂, 还可合并毛囊炎、疖、局部淋巴结炎等。针对以上难题, 近年来众学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而取得显着疗效。
1、 肛周湿疹
肛周湿疹是最常见的生殖肛门区疾患, 其特征是严重瘙痒、疼痛频繁、红斑水肿。
1.1、 熏洗疗法
此方法通过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肛周皮肤, 扩张局部血管并促进血液循环, 加强药物的渗透, 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 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 促进促织修复。肛周病变部位各种病原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着增高,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同时具有抗炎、抗真菌、抗细菌三重作用。杨志华等[1]将30例肛周湿疹患者分别中药熏洗 (百部、防风、苦参、白鲜皮、茯苓、蒲公英、当归、丹参、红花、生地黄、白及、地肤子、生甘草) , 对照组30例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 中药组在治疗2周后有效率93.33%, 有效于西药组。
1.2、 联合疗法
单纯外用药效果不理想时, 通过中药熏洗联合西药口服疗效满意。中药起到祛风、祛湿、清热、止痒、改善血液循环。
2、 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是阴囊最常见的皮肤病, 临床常呈浸润肥厚、干燥、结痂和鳞屑等慢性湿疹症状, 也可为水肿性肿胀、皲裂。
(1) 联合疗法。红光照射人体可促进细胞增殖, 提高皮损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与人体免疫功能。陶刚[2]将63例急性阴囊湿疹患者治疗给予抗组胺药, 局部硼酸溶液冷湿敷, 外用弱效激素软膏基础上加用红光照射皮损部位, 对照组31例仅药物治疗, 连用2周后发现, 治疗组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前者痊愈时间较短。红光光谱可能通过与人体组织线粒体的吸收谱产生共振, 可使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得到加强,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与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2) 药物外用。T细胞的异常活化可导致包括阴囊湿疹在内的多种皮肤病的发生, 钙调磷酶抑制剂如吡美莫司可抑制前T细胞产生和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及介质, 可有效减轻炎症, 其透皮吸收少, 疗效高, 逐渐被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 特别是用于面部、颈部、腹股沟和肛门等部位。
3、 外阴湿疹
女性外阴湿疹常累及大小阴唇及附近皮肤, 月经及分泌物的刺激可使病程慢性难愈。
中药外用。詹跃燕[3]将对照组32例采用氧化锌软膏外用治疗, 治疗组32例用中药马勃粉外用治疗, 5天后总有效率71.9%, 后者总有效率100.0%, 选取外阴湿疹患者147例, 治疗组采用肿痛安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治疗10天后, 两组有效率相近, 但对痊愈随访3月, 治疗组复发率41.6%显着低于对照组92.9%。
4、 外耳道湿疹
可由中耳炎、耳挖伤或受药物或其他过敏物质刺激引起, 临床上常以急性、亚急性湿疹为主。
(1) 中药外用。高明等[4]将外耳道湿疹者治疗组43例用青鹏软膏、对照组44例用曲咪新乳膏外搽患处, 为期2周的治疗显示, 用青鹏软膏治疗的有效率与曲咪新乳膏接近, 但治疗组患者无刺激反应, 而对照组1例用药后皮肤烧灼感。
(2) 联合疗法。外耳道湿疹常与细菌或真菌感染同时发生, 对外耳道湿疹或感染进行早期鉴别、正确用药, 可避免疾病恶化而致听力丧失。张继东等[5]选取131例外耳道湿疹患者按照:以疼痛为主要症状 (细菌感染) 首先采取头孢地尼分散片口服或左氧氟沙星滴耳剂治疗, 以痒为主要临床症状 (真菌感染) 首先采用氯雷他定分散片、氟康唑分散片与硼酸点耳剂进行治疗, 并取中耳拭子进行培养, 1周后有效率85.5%。将微波理疗配合中西药 (自拟的湿疹汤和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 治疗104例外耳道湿疹, 与104例仅接受中西药治疗者进行对照, 结果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2%和91.3%。微波理疗可能通过作用于病变的组织改善其血液循环, 使堵塞的血管重新恢复畅通, 从而使炎症消失。
总之, 腔口部位湿疹是一种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顽固的常见病。目前治疗主要以消炎、抗过敏、止痒、收敛等为原则, 控制皮肤炎症和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减少复发次数。糖皮质激素虽目前仍为湿疹一线治疗药物, 但因腔口处药物吸收率高, 应较少用激素, 用药应首选局部中药外用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较重时可联合中西药口服或局部封闭、理疗, 2-4周为一疗程。积极治疗原发病, 从其发病机制入手, 抑制促炎因子, 可进一步研究针对腔口部位湿疹更新、更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杨志华.复方百部洗剂熏洗治疗慢性肛周湿疹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16, 38 (1) :51-52.
[2]陶刚.红光联合药物治疗急性阴囊阴囊湿疹疗效评价[J].皮肤性与性病, 2016, 38 (5) :357-358.
[3]詹跃燕.马勃粉外用治疗老年性外阴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5, 22 (3) :294.
[4]高明.青鹏软膏治疗外耳道湿疹的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 44 (3) :185-186.
[5]张继东.外耳道湿疹与真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J].空军医学杂志, 2015, 13 (8) :74-75.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 | 唯物辩证法视域下的看中西医结合作用探讨 |
浅析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 | 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的内外疗法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效果分析 | 高血压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综述 |
中西医结合方法医治感冒后咳嗽的效果 | 创伤性湿疹采用中西结合疗法的效果 |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 | 加味定喘汤加平喘止咳贴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支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