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之重
政治问题是人类共同生活之中的首要问题。而这句话的成立需要一个基本的话语前提,也就是基于“自然人伦之道”的政治理念话语体系。如夫子所言:“政者,正也”.这一个“正”字,可谓是尽得其要。儒家所倡导的“修、齐、治、平”,无一不以“正”为归旨:心需正、意需正、学需正、气血需正、坐卧行走需正,夫妇、父子之伦需正,君臣上下、农工商百业都离不开这个“正”字。
研究政治必须遵循自然与人伦之理,这对于从政者来说至少提出了道德与智识两方面的要求,“伤天害理”自古以来就是最严重的谴责,而“好心办了坏事”也不符合中高层领导人的基本素质。①因此,仅有抽象的“人格”以及抽象“权利”显然不是充足的从政条件。古今中外任何政治共同体中具体的政治过程,都是由小部分秀异之士总揽施行的。然而在近代,意识形态政治话语的兴起,使得原本自然而然的政治世界遇到了某种被重置的“合法化”问题。
丧失“合法性”的不仅有应用最为广泛、历史最为悠久的各类君主制,就连“任贤为治”这一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则也遭到了质疑。于是,“自由裁量权”概念的出现引起了诸多喝彩,①为政者根据基本原则与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与灵活处理,被这一概念定义成了一种不符合“现代”政治原则的“有害”行为。重要的是,贤能者的政治行为从根本性质上被判定成了错误的!这种话语随着西学东渐的脚步,几乎将中国的一切都判定为错误,无论是尧舜三代还是帝制时代,无论是民国的训政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2014 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到的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与党的领导的统一,受到了诸多以现代民主话语为前提的批评,把自现代性兴起以来的法治与人治之辩的旧话题又重复了一遍。这些论调仍不外是:人治不可靠,法治可靠,因为法治有公开的程序、行为规范和标准;西方民主就是民主模板,民主就是竞争性选举云云。这些论调完全罔顾人类古往今来一切文明政治传统中的基本事实。
政治之本 :道义与担道义者
无论如何,先仔细检视一下“法治”是更可取的办法。法治本身自有其根本的合理性,俗语所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法治也有其应用的界限。至少,在现实中对朋友、对家人甚至对同事的关系中运用“法”都是一件极其可笑的事情。不能用“法”的领域还不止这些,重大政治决策,重要人事安排,重大或紧急事件的处理等等,恐怕永远都是无法可依、无教条可循的领域。换言之,可任法为治的领域与政治领域之间是有界限的,提倡法治的前提应理解“治理”与“政治”之间的根本界限。
如果关于“法治”的争论仅仅是关于治理方式,那么“坚持党的领导”就完全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显然,关于法治的讨论从来都不会安守本分,总是要越界进入政治领域。唯其如此,“法治”话语才总是会和坚持党的领导发生“矛盾”.如前所述,政治问题与治理问题是不应当纠缠在一起的,毋宁说,治理问题必须从属于政治问题。
“政治”的首要问题是“道义”,《礼记·礼运》所言“天下为公”,是任何政权都不能违背的“天条”;“政治”的第二位问题是道义的具体担纲者到底是谁。
这两大问题是根本的政治问题,不可能取消,也不可能转化为法律问题。没有哪个政权敢公开反对道义,尽管不同层次的政权对于道义有着不同层次的理解,而理解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该政权所能达到的政治文明成就的水平。执政权的归属之所以必须明确,是因为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治社会中,都必定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区分,即少数任事者与普通大众的区分。这样的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任何一个政治社会中,真正“当家”之人都是明确的。如果公开的执政权没有明确的归属,就极易形成常态化的“代理人”统治模式,这对于任何一个政治社会而言都是极具伤害性的,因为它会导致“无人负责”的死局。一旦归属明确,以私利凌驾道义的幕后操纵就不可能常态化。上述两条是一个国家或任何政治共同体要解决的根本政治问题。以某种“宪法”确定的“形式”,或某种教义确定的“程序”为权威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关于“谁执政”的问题必须有实质性的规定,它必须是通过公开的、合法的程序得到广泛认可的确定的个人或组织。确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正是一个实质性的完整规定。同时,这一执政地位的取得也完全符合一切程序正义的形式要求,从法理上讲,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赋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央人民政府无可争议的合法性,并且明言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国体、政治基础与领导阶级。①54 宪法是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完全合法的形式通过的、完全合法的宪法,它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与建设目标,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②四部宪法、两部修正案,都是合法机构以合法程序通过的宪法文件,不存在任何程序问题。
因此,新中国对于根本政治问题的解决是极为圆满的,它既符合现代人民主权原则和民主共和的普遍共识,又明确规定了最高领导权所归属的公开与合法的政治组织,还有共同纲领与宪法等合法制定并通过的权威文件,完全符合现代宪政的一切程序正义要求。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已取得与将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政治始点。【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先秦政治思想领域重道义和重功利两种思想探讨 | 探讨康德的世界公民论对西方现代政治哲学的哲 |
检讨百年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历程范式 | 中国政治思想史编纂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之历程 | 对中国儒家政治思想“接着讲”的研究与讨论 |
讨论《马克思的政治思想》 | 托马斯·斯宾塞的政治思想分析 |
西方国家观念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探讨 | 孙中山“中华民族”建设思想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