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党风廉政设和反腐败斗争虽然取得了显着成绩,但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相当严重,主要呈现五大特点:
(一)案件数量迅速增加,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据统计,从1993年起,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和查处人数,以年均9%和12%的速度递增。仅去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表明,大要案在迅速增加,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5万元以上的案件为7725件,挪用公款ro万元以上的案件为5244件,分别比上年增加40%和35%。而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的金额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数亿元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二)职务级别越来越高,顶风作案现象异常突出。据统计,1993年至1995年全国受处分的地厅级干部943人、省部级干部17人;1997年至1999年全国受处分的地厅级干部1436人,省部级干部共32人。2000年一年受处分的地厅级干部327人、省部级干部(不含军队)17人。这些数据足以表明,腐败现象正向中、高级干部蔓延。
(三)窝案串案越来越多,腐败由个体发展到团体。近年来,从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搞腐败活动的已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还有不少是有组织的、集团性的活动。这些腐败活动有两个显着的特征:一是腐败活动是在一些组织的干预或直接参与下完成的;二是腐败活动涉及的领域和范围相当广泛,危害性极大。如有组织骗税、有组织走私、有组织造假和有组织行贿等。不少都是上下串通、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往往是抓住一个就能挖出一窝,牵出一串。
(四)腐败涉及层面在扩大,程度在加深。首先,腐败现象已从单纯的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蔓延,从直接管钱物的部向负责审批钱物的管理部门蔓延,从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向党政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和组织人事等要害部门蔓延;其次,腐败从侵占生活资料发展到私人资本的积累;第三,腐败活动由通常的用权力来攫取钱财,向用钱财来操纵权力、获得权力发展。在一些地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相当突出。
(五)腐败在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腐败由隐蔽向半公开、公开发展。二是腐败向智能化发展。三是腐败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腐败活动已不限于简单的追求金钱和物质,而是与追求权力、女色等结合在一起。
二、当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分析
(一)利益驱动。为了追求最大利益,部分经济主体或个体,就会利用政府疏于管理、监控的机会,通过贪污、盗窃、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大发不义之财。因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刺激一些人,不惜一切代价,追逐最大利益,获取超额利润。
(二)权力介人市场资源配置。目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还不完备,尤其是在稀缺资源和财富的配置中,政府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在资源和财富配置中的影响。造成了三个严重后果:一是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二是政治权力市场化,’;三是刺激产生新的腐败。由于社会资源的管理者、国有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一部分能够将权力市场化的个体或群体,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凭借权力介人市场资源配置过程,将权力市场化为“资本”,从而在社会财富再分配过程中处于优越地位。这是产生腐败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
(三)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乏力。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从形势发展和客观现实需要来说,尽管监督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了应有的监督作用,但监督机关对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程序和监督方法的力度还不够,整体监督效果不够理想。
(四)体制、制度出现“空档”。目前,我国正处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时期,一方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建设不可能一下子完善,导致了在管理上出现某些“空档”、“断档”现象。另一方面,我们有些政策缺乏定量的规定,弹性太大,余地太大,造成了执纪执法部门难以把握和操作的现象,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体制、制度的缝隙使腐败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给腐败提供了巨大的滋生场所。
(五)“腐败成本”过低。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针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对遏制腐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现行的党纪政纪法规体系中,找不到对腐败者实施经济惩罚的条款。一些腐败分子在政治上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以后,虽然付出了高昂的政治成本,但却基本上没有承担应当付出的腐败“经济成本”,反而获得了更为可观的经济利润。党纪政纪法规的不完善,也是滋生腐败并使腐败现象进一步扩散的催化剂。
三、推进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几点思考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新办法、新路子,主要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行治理:
1、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强化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机制。首先,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在如何运用权力、对待金钱和物质享受等问题上容易发生思想变质的现实,在内容上突出权力观、价值观、名利观等方面的教育,使党员干部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常注意慎权、慎独、慎微,注重立德、立身、立业。其次,在教育对象上,要着重抓好对经济热点领域、实权岗位上党员干部的教育。第三,要针对个别领导干部台上反腐败、台下带头搞腐败这种容易恶化教育、氛围的情况,着力解决少数领导干部表里不一、言行相悖的问题,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身教。第四,要用制度来保证党风廉政教育有效地开展。如对领导干部定期理论培训、新任领导干部岗前廉政培训及对领导干部实行诫勉谈话等,都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并严格执行。
2、加大执法执纪力度,严励惩腐肃贪。一是要通过专门机关办案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加大查案力度,使法律、纪律之“网”密而不疏,破除违法违纪者的侥幸心理及素质较低者的仿效心理。二是要严格依法依纪惩处腐败分子,防止和克服执法执纪偏宽的现象,切实解决法律面前事实上不平等的问题.以充分发挥法纪对腐败分子的威慑作用。三是对经济犯罪分子,要在处以刑罚的同时加重经济处罚,使其在经济上占不到任何便宜,法律上还应就有关问题作出相应限制性规定。四是舆论谴责的力度。一些典型的大要案,除了公开报道审判结果、犯罪事实外,还应加发一些深度报道。特别重大的案件,还要考虑给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评说的论坛或专页,以营造一种对腐败丑行予以强烈谴责的社会氛围。针对监督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一是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二是要强化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当前着重要落实好政务公开、权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防止少数单位和个人的假公济私行为,以便于群众知情和监督。三是监督要着重强化在用人、资产经营、财务开支等问题上的监督,对买官卖官、权钱交易之类腐败行为实施重点防范。四是对领导干部进行全程监督。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前考核、任中考察、离任审计力度,提高监督的时效性。五是要进一步理顺监督体制,改变监督主体的地位低于监督客体、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的状况。
4、加快改革进程,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一是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政君体制改革,以改革的思路不断探索治本堵源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加快用人制度改革,大力推行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改革政府审批制度等,以充实、丰富合乎市场经济要求的治本办法和措施。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石油勘探局反腐倡廉中“五项工程”的实施 | 反腐倡廉文化与微电影融合传播探析 |
网络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现状与建设途径 | 对大学生实施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途径 |
金融行业反腐倡廉的具体措施 | 公证监督中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研究 |
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对策 | 习近平反腐倡廉讲话的艺术特征与意义 |
反腐倡廉论文2000字范文11篇 | 新时期中国存在的腐败现象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