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蒂在《建筑论》中提醒到,转角标示着房屋的覆盖范围,作为结构中最坚固部分,抵抗着地震、水流和暴风的袭击,由此门窗等开口应远离转角[1].1909 年,现代建筑的先驱者贝伦斯设计的 AEG 透平机厂中,支撑结构已是轻钢结构,柱间整面玻璃墙到转角处却仍似层层巨石垒成( 图 1) ,西方这“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2],仍默默地重复着过去的故事。不久其弟子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法古斯制鞋厂里,边柱出挑将转角打开,才转折延续了立面轻盈的玻璃幕墙( 图2) .新结构的可悬挑特性为现代建筑中角部的开口带来契机,然而从前石头建筑的转角也并非就真一点也动不得,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部分地区的建筑师已进行了这样的尝试。15 世纪末修建的 Carvajal 府邸延续了卡塞雷斯地区传统的转角阳台,不过进出的门洞就正好落在了角上( 图 3) .中世纪战争时期,府邸中设坚固塔楼的转角此时成了观赏街景的敞开处,这样奇特的形式也暗示了主人的地位[3].门顶上以两层外修弧边的石块叠涩出挑,压券石拼接为一整弧。
洞口竖向两侧石块斜切,使内外宽度一致。只是建筑位于 T形路口,单以整石块强调正立面,转角开口尚不明显。
16 世纪特里希略小镇上的 San Carlos 府邸中,这种开口形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图 4) .该建筑的二层转角阳台上,开口顶处换做三块券石,与下面修弧边的放射状叠涩石块连成一体,在角部呈现出转折的拱券。猜测顶上的券石同样是内、上宽,外、下窄的双向楔形石块,将上部楼层的压力传向两侧的石墙。开口顶加三角山花,中有塑像从环绕转角的一圈石“窗框”中冲出来,像是将上面的一角也打开了。山花下接壁柱,两者侧面像洞口竖向边缘一样沿转角方向斜切。
与 Carvajal 府邸的位置不同,这里正对着小镇主广场的中心,既是俯瞰风景的好地方,也成了建筑最显眼之处。从广场远处沿转角看过来,斜切的竖向开口及壁柱山花边缘便呈现为单轮廓,门洞像在一个面上,将两侧转折的墙掰直成一个( 图 5) ,配合门上放射状的券石,组成主入口般的立面新中心,沿转角方向对称。基于这一原则,转折两门扇相接处的竖向门框甚至做了一宽一窄的处理,窄框加宽框侧面与另一侧宽框正面尺寸相等。挑出的阳台也在此倒了个角度,与转角方向垂直,这样既便于从角上伏栏眺望广场,正面迎来的阳台使转角门洞更呈现出在同一个立面上的错觉。而盘踞在挑台下的双头鹰家族盾饰及三角山花上的徽章,模糊转角,也强化着这一效果( 图 6) .上面例子中,角部打开还都呈单个的转折拱门洞,试想在西方古建筑中常有的列柱回廊里,角上两侧拱券交汇处,拱脚的支柱要也没了会是怎样? 西班牙另一端,加泰罗尼亚的政府宫修建于 15 世纪,临街一侧是三层的方院,一层的圣乔治礼拜堂是宫殿中最重要的房间。百年以后的重建中,礼拜堂挪到了二层靠内侧的角上。当你从街上进到庭院中,顺着楼梯走上去时,在台阶尽头的平台上,绕回廊一周的柱子到转角上没了( 图 7) .原来,梯口斜对的便是礼拜堂,为了强调该入口的重要性,建筑师就把角上的柱子去掉了[4],当然也更方便人在斜向上进出。不同于回廊一周哥特式的细束柱,开口两侧是底部雕花的粗壮大理石圆柱,强调入口同时又像要平衡没有角柱支撑的两侧拱券。拱券到相交处下弯并垂一雕花柱头,像要提醒这原来还是有柱子的,不禁让人在进入礼拜堂前先提心掉胆一番。
上楼梯后回望( 图 8) ,角部呈现为前面卡塞雷斯地区转角阳台中转折的拱门洞,但中部下垂,也大得多,并只是柱子支撑。配合旁边的细柱,整个顶部的拱间墙像是要飘起来。
再往上看( 图 9) ,才发现蹊跷所在: 回廊外侧交于角部的拱券并非到此为止,而是继续向前延伸,扎在了廊内的两墙顶部。如此,该角上其实是个交叉拱,只是拱脚内高外低,到十字交汇处再往下一垂。从外看,廊内的半券便被露出的半侧遮住了,方吓人一跳。
与此相似的,是建于 18 世纪初墨西哥的“新西班牙”宗教裁判总部一层回廊( 图 10) ,打开转角的乐趣似乎也随战争来到了新大陆。十字交叉拱在汇合处同样垂柱头,带拱券下弯,将角部扮成本有柱的样子。交叉拱在廊内的部分落到与外廊处同高的柱头上,虽不比政府宫中隐蔽,但大体还是掩没在廊顶的阴影中。突出内墙面的券柱方灰,与廊外侧的圆白柱区别开,不易想成为一个结构整体。
开口两侧柱子与绕回廊一周的相同,二层回廊也以同样的方式布置,只是转角处却有支撑( 图 11) .如此一层的角上看来果真像是少了一根柱子,还得背着上面的转角,让人捏了一把汗。更险的是,下面正方形回廊的四个角上都这么空着,除了让人的紧张心情变得更严峻外,还有别的目的吗?
“新西班牙”宗教裁判总部位于巴西路和委内瑞拉路的交汇处,建筑的该角对着圣多明戈广场。斜切去角设此处为主入口,一进大门,便正对着柱廊去掉的一角[5].正方形庭院中沿对角斜铺方砖,该方向上较宽的分缝又将人的视线径直引向同样悬空的另一角,而垂直向稍窄的铺缝则指向左右同样打开的两端( 图 12) .如此,建筑布局也似卡塞雷斯府邸转角阳台,沿 45°方向对称。回廊临入口一角与此方向上敞开的大门相连,更显通透,指向隔街的广场。内外遥相望,喧静一瞥间。
从卡塞雷斯地区的转角阳台到加泰罗尼亚的政府宫,再算上墨西哥的宗教裁判所,转角打开由不太起眼的小口,发展到左右着建筑的整体布局。可见,过去有限的技术并不能完全阻挡建筑师如此的形式表达欲望和不断深入的探索。
就此,董豫赣老师认为,结构并不就必然导致某种建筑形式,关键是设计者的意图为何? 这才是推动事实的源头,引导着技术发展的方向。而林大平老师则痛惜地指出: “传统的结构观念带给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建筑的形象必须是坚固、稳定的,严实的四角当然使人觉得‘结实',于是,转角必须封闭,便成为禁地之一。反之,如果敢于越过这雷池一步,天地该是多么宽广。[6]”建筑师的努力便是要将这片宽广的新天落到实地上。
参 考 文 献
[1] 阿尔伯蒂。 建筑论[M]. 王贵祥,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6、24.
[2] 罗小未。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1.
[3] 新墨西哥州立大学项目[OL].[4] 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网[OL]. [5] 维基百科[OL].Inquisition.
[6] 林大平。 建筑的转角[J]. 建筑学报,1991( 4) : 38.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古代建筑结构斗拱的功能及其发展概况(本科) | 我国古代建筑彩画的发展历程 |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及苏式彩 | 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古代建筑的保护 |
古代建筑装饰雕塑的形态特点和具体功能 | 中国传统建筑中折射出的文化特点 |
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与寺庙建筑中的文化理念 | 如何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绿色观念 |
如何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保护和利用好古代建筑 | 中国历史建筑的等级制度的形式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