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 年,李鸿章、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标志着近代金融业的开启。陈光甫便是当时最杰出的金融家之一,他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为当时中国着名的私人银行。20 世纪初,陈光甫担任江苏财政司副司长,改组裕苏钱庄,并担任江苏银行总经理。由于不屑于在政府部门任职,1914 年初,他以十万元注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
一、陈光甫生平简介
1.勤奋好学,结缘金融业。陈光甫原名耀祖,字光甫,江苏丹徒人,人们习惯称其“子曰光甫先生”.他 11 岁开始做学徒,由于勤奋好学,在沃顿商学院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15 年,陈光甫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并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银行。上世纪 20 年代,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是当时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他曾担任国民党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银行业会副会长、国际商会中国分会长等职务。抗日战争时期,陈光甫曾赴美借款,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881 年底,陈光甫出生于江苏镇江,当时的镇江是《天津条约》中的一个开放口岸,并在商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1891 年,青少年时期的陈光甫来到汉口,进入向阳报关行当学徒,自此开始了其长达七年的学徒生涯,同时也为其接触社会,发展今后的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满 18 岁的陈光甫在家人的支持下,顺利考入汉口邮政局,并开始熟悉美国人管理邮局的各项管理制度,西方人务实的作风也让陈光甫看到西方进步的重要原因。他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时,便是在邮政局了解到一系列的人事管理方法。幼年时期的陈光甫只受过几年的私塾教育,由于知识范围较窄,很难满足他的求知欲。同时,在汉口邮局工作的经历让他对中国的商业贸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岳父为其安排在赴美参展团谋取一职时,他便立下了在万国博览会结束后留学美国的誓言。
2.操盘银行业,实现一系列的金融创举。20 世纪初,20 出头的陈光甫作为中国湖北参展团成员来到美国圣路易斯,参加那里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博览会结束后,陈光甫并没有回国,他顺利进入圣路易斯市的一所商业学校学习。但是,陈光甫并不满足于这种纯操作性的商业技能,在朋友庄约翰的帮助下,陈光甫开始进入辛普森学院学习,并顺利考入沃顿商学院。当时,陈光甫选择了西方经济与银行管理专业课程。学成归国后,陈光甫便在江苏财政局工作,其职务为财政顾问。当时,陈光甫受江苏财政局总办应德闳的器重,给予其一次实际操盘银行的机会。陈光甫将江苏两家官钱局重新组建为江苏官办银行,首先展现其金融创新的才能。陈光甫为新建银行制定了多项制度,其中包括采用新式银行账薄、培训在职员工等内部管理创新[1]73.同时,还有开展储蓄业务、实行查账制度等金融管理创新。另外,他还将银行总部迁往上海,这样使得地方银行能够相对自主发展,又位于全国金融中心位置。陈光甫还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钞票发行权,避免出现官钱局样的挫折,开始走商业银行发展道路,这充分体现了其卓越的胆识。陈光甫决定一元钱也可以开户,这在当时中国金融界是一个创举,他还将储蓄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定期、活期、零存整取等今天的储蓄业务在当时已经开展。陈光甫还创办适应特殊需要的储金礼券,如果有较长的存期,银行还要付给礼券所有者相当活期存款的利息。
二、陈光甫经营商业银行的理念
1“.服务社会、辅助工商”的商业银行定位。陈光甫认为商业银行不应是为权贵服务的机构及金融投机的载体,而应服务社会、辅助工商,努力促进实业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上世纪 20 年代,陈光甫便批评当时汉口的银行家结交权贵,不屑与商人往来,他认为银行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有一次,陈光甫视察青岛分行,与银行职员谈话,他问“:吾等如何服务社会?”当时银行经理黄旭波回答“:应以谦和之态度,平等之精神待客,一元客户也要善待”.陈光甫对于这样的回答并不非常满意,他说“:即使无一元之客户也要善待,本行以服务社会为根本,应尽力给予顾客便利,同时努力亲近商人。吾辈服务社会,即无利也需为之。”
陈光甫“无利为之”的金融思想很受当时社会的推崇,自然也广开了生意的门路,上海银行也没有到了“无利”的境地。虽然陈光甫以服务社会为根本,但他创办的商业银行并不是不追求利润,他将商业银行的利润定位于优质的服务,反对不经过服务而获得额外的报酬。他认为商业银行作为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只有通过金融服务才能获得报酬“,商业银行是以经济的方法调剂运营,贡献于社会,以所能获取所需,而不取不应得之财”[2]113.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命名便体现服务社会的金融理念,陈光甫认为储蓄业务是社会的普遍追求,精心经营不但能服务社会,而且还可以获得无量商机。在为工业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陈光甫还研究国货工业如何在银行接济之下获得健全之经营“,对于国货工业不特在安全之条件下与以金融之辅助,在可能之范围促进经营之改良”.
2.商业银行营业风格及放款原则。陈光甫认为商业银行一定要废除旧式的钱庄及权贵银行的理念“,从前之银行经理有官僚习气,对待顾客骄奢蛮横,我等从事银行,有何骄人之处?所以官僚习气最应祛除。”同时,陈光甫认为银行员工须平民化,到街头去宣传银行,根除守株待兔之病,将银行的基础建筑于民众之上。陈光甫还强调银行的发展需要创新,要顺应潮流,不应固步自封,他将银行扎根于工商业及普通民众,以开创长远的发展。所以,陈光甫认为上海银行的发展应确立平民化、社会化及商业化的经营风格,并注重创新效益。在向工商业放款的过程中,陈光甫还非常注重放款的原则,主张对物信用原则,而不是根据私交来决定是否放款。当时有人以烟土做抵押向银行贷款,陈光甫认为烟土之事对发展国内工商业没有任何益处,以“烟土乃银行家不应受押之品”的说法明确告知顾客抵押烟土与银行的宗旨不吻合,不能进行抵押。上海银行还是最先设立调查部的银行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对工商企业进行信用及盈利能力调查。所以,上海银行的风险控制比其他银行严密得多。陈光甫非常重视银行人才,他曾明确宣告“银行用人应秉公,不论何人,因才施以相当的位置。”1930 年,陈光甫决定新增股本,其中近半数的股本由员工认股,目的在于设法让全体员工成为银行股东,使员工与银行成为一个坚强的组织,员工办事自能勇往直前[3]38.他创办的上海银行不但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现代银行家,而且从未发生因为银行员工的私心导致银行重大损失的事件。另外,陈光甫反对同行业的竞争,他认为银行应立足于服务社会以换取正当报酬,不能致力于追求超额利润。
三、陈光甫的金融实践创新历程
1.创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15 年,上海储蓄银行在宁波开业,陈光甫便是以“储蓄”为创新的切入点,以服务老百姓的储蓄业务入手,开始了他的小银行创新之路。在他之前,没有一家银行看重为老百姓的储蓄服务。陈光甫还非常关注学生群体,他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学校服务处,主要为学校代收学费、住宿费等,这样不但可以为学校服务,而且还扩大了上海储蓄银行的影响。当时的商业储蓄银行已经开办代收电费、水费及代发工资等业务,虽然其利益很微小,但是间接提升了上海储蓄银行的形象,扩大了其无形资产。当时中国政府向外国借款都以银两为单位,然而中国的关税又有外国银行经营以偿还借款。所以,无论是银两还是银元都要折算成银两记账,而银元折算银两的兑换率及手续费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不便。
陈光甫为了便利储蓄,他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首次提倡银两、银元并用,储户可以同时用银两、银元开户,由于不损失汇兑差及手续费,所以这一举措受到热烈欢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不但没有了上述两种收益,而且还需要同时保有银两、银元两种准备金,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陈光甫在上海积极倡导“图远功,宁繁琐”的银行理念,即便收款人所在地没有分支机构,也要派人专程送达各种汇票。
2“.送银行到社会”,放款民族工业。在秉承服务社会理念的同时,陈光甫还努力做到送银行到社会,积极开阔小额贷款市场的同时,开设更多的分行以便于客户需求。陈光甫提到“:银行应贯彻服务社会之训,应举办二事,一要制定小额放款;二要放款民族工业,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即使小如水果摊贩,我辈亦当扶持。”这种小额贷款虽然紧贴服务社会的根本,但同上海银行谨慎放款及“对物信用”的原则有着很大的偏离,而陈光甫认为“:盖人遇婚丧大事,致重利贷款,受人剥削,银行以低利率便捷之手续,借款于人,以解燃眉之急,人非木石,岂无感激之心,不应轻易丧失其信用。”
[4]69自上世纪 30年代,上海银行开放小额贷款以来,已经放宽十多万,其中仅有一笔没有清偿。从这里可以看出,陈光甫的银行服务社会理念与银行营利的原则并没有违背,并有着良好的服务民生的效果。陈光甫非常注重民族工业发展,多次向其放款。例如,张謇创办的大生集团便受到上海银行的资金支持,并成为上海银行最早的分支机构之一。1933 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纱厂陷入困境,陈光甫联合多家银行,以申新纱厂的资产做抵押,清偿了荣氏兄弟的不良债务。当今着名的保险业巨头友邦保险在创建初期,当时的老板史带便以美亚保险做抵押寻求贷款,被多家银行拒绝。然而,陈光甫不但给予贷款,而且还购买了美亚公司很多的股份,以促成友邦保险今日之成就。
参考文献:
[1]张嘉佳。陈光甫金融思想研究[J].金融商务,2007(4)。
[2]陈婷。陈光甫先生的金融货币思想[J].史学月刊,2001(3)。
[3]王莉。陈光甫和他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J].中国金融,2010(2)。
[4]赵丹。陈光甫:中国银行业的先驱与标高[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5)。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清末琦善的生平及其国防思想述评 | 慈禧是长治人的论证及其功过 |
清末张之洞的角色分析及其史学思想 | 中国旧文学的代表者陈三立及其创新思想 |
庄士敦保守主义思想的中国式发展及其价值 | 浅析丁日昌生平事迹及其重要影响 |
杨必生平及其文学翻译思想 | 叶德辉生平略述与主要学术成就 |
国际和平战士夏理逊的生平事迹研究 | 近代彭湃的体育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