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和英国殖民时期缅甸山区的族际关系探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1-03 14:52
摘 要:历史上的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复杂,后人根据地形和境内民族的分布将缅甸分成了本部和山区两部分。 山区民族与缅族之间的矛盾自古就存在,封建王朝时期山区民族与本部主体民族缅族之间进行着缓慢的民族融合,英国殖民者到来后,“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使得山区的族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通过对独立之前山区民族族际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出如今缅甸国内民族武装冲突不断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缅甸;山区民族;族际关系。
引言。
缅甸作为多民族国家, 山区民族问题一直是族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缅甸民族国家整合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每一届政府不能忽视的问题。 缅甸独立后,山区民族成为反政府武装中的主力军, 阻碍着缅甸社会正常有序的发展。 本文从历史上的山区民族概况、封建王朝时期和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族际关系三个方面分析, 希望能对缅甸山区民族问题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一、山区民族概况。
缅甸的山区民族是指除缅甸主体民族缅族以及孟族、若开族等平原少数民族之外的掸、克钦、钦、克伦、克耶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多居住在缅甸山区地区〔1〕,有些学者也将这些少数民族称为山地少数民族。 缅甸历史上的山区少数民族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交往并不密切, 克钦族和钦族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高山地区, 掸族和克耶族主要聚集在东部的掸高原地带, 克伦族主要聚集在德林达依山脉和海洋之间的狭小平原。
掸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 自称 “傣”或“泰”,人口约占缅甸总人口的 7%. 掸族人居住的掸邦面积 15 万多平方公里, 约占缅甸面积的 1/4〔2〕,是缅甸最大的一个邦。 掸族人与主体民族缅族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大多数信仰小乘佛教。 在封建时代, 掸族实力雄厚, 经常与缅族王朝发生战争,14 世纪中叶时也曾建立阿瓦王朝。
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三大民族, 人口数仅次于缅族和掸族,族内分为 11 个分支,其中最大的两支是斯戈克伦和波克伦。 克伦族多散居,同时受居住地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各支系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 文化上已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 在宗教信仰上,历史上克伦族人民大多信仰神灵和相信卜鸡骨, 在波克伦人中信仰佛教的人数较多〔3〕。 封建时期的克伦族受到缅族王朝的压迫,第一次英缅战争时期克伦族带领英国军队进攻缅族王朝的军队, 加之基督教的传播使得克伦族和缅族的信仰不同和后来英国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缅族和克伦族的矛盾不断加深。
克钦族自称“景颇”,“克钦”一词约在 1890 年开始使用,在缅语里指缅甸东北部的野蛮人,是缅族人对克钦人的称呼。 克钦族并不是缅甸土地上的原住民, 大约在公元 7 世纪从青藏高原地区来到缅甸境内, 现在大部分克钦人居住在缅北地区的克钦邦。 由于山区多高山,交通不便,在英国殖民者来到缅甸之前克钦族保持着原始社会的残余形态,部落林立,每个部落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国家,部落首领“山官”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
钦族人口约占缅甸人口的 2%,大部分钦族人居住在缅甸西部钦山山脉一带,地处山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保留着原始村落的特点。 古代钦族由于地处山区交通往来不方便, 各个部落之间几乎没有交往,语言和风俗上都有差异。 在宗教信仰方面钦族人崇拜鬼神的最多, 接近缅甸本部的钦族人信仰佛教, 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还有少数钦族人信仰了基督教。
克耶族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和东北部, 泰国西北部也有克耶族居住, 克耶族人口约为缅甸总人口数的 0.3%.克耶族和克伦族是兄弟民族,语言相通,风俗习惯也与克伦族相似,所以克耶族经常被认为是山区克伦族的分支,其自称“克伦尼”. 在成立克伦邦时, 缅甸联邦要把克伦尼邦并入克伦邦遭到克耶人拒绝,后来克耶人将“克伦尼”改为了“克耶”. 克耶族山区经济落后,宗教信仰多元化,山区居民信仰拜物教,平原居民信仰佛教和基督教。
二、封建王朝时期的族际关系。
自 1044 年阿奴律陀建立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始至 1886 年缅甸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为止,缅甸的土地上共经历三个缅族封建王朝---蒲甘王朝、东吁王朝和雍籍牙王朝。 但是这些缅族封建王朝没能建立起像古代中国一样的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而是建立了松散的中央集权统治。 缅族王朝的中央政权所直接管理的地区仅限于平原地区,对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没有进行直接管辖。 独立于中央王朝的山区少数民族有着一套不同于中央的行政体系,例如掸族、钦族和克钦族山区便是实行土司制度。 所以山区民族保持的相对独立性实际上是地方自治,各民族之间大多不相往来,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中央和地方的相处模式也是比较松散的超供关系,当中央政府强大时,少数民族向中央缴纳贡赋;当中央政府衰弱时,各个少数民族也会想办法摆脱中央政府的统治,谋求自立,彼此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关键词:缅甸;山区民族;族际关系。
引言。
缅甸作为多民族国家, 山区民族问题一直是族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缅甸民族国家整合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每一届政府不能忽视的问题。 缅甸独立后,山区民族成为反政府武装中的主力军, 阻碍着缅甸社会正常有序的发展。 本文从历史上的山区民族概况、封建王朝时期和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族际关系三个方面分析, 希望能对缅甸山区民族问题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一、山区民族概况。
缅甸的山区民族是指除缅甸主体民族缅族以及孟族、若开族等平原少数民族之外的掸、克钦、钦、克伦、克耶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多居住在缅甸山区地区〔1〕,有些学者也将这些少数民族称为山地少数民族。 缅甸历史上的山区少数民族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交往并不密切, 克钦族和钦族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高山地区, 掸族和克耶族主要聚集在东部的掸高原地带, 克伦族主要聚集在德林达依山脉和海洋之间的狭小平原。
掸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 自称 “傣”或“泰”,人口约占缅甸总人口的 7%. 掸族人居住的掸邦面积 15 万多平方公里, 约占缅甸面积的 1/4〔2〕,是缅甸最大的一个邦。 掸族人与主体民族缅族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大多数信仰小乘佛教。 在封建时代, 掸族实力雄厚, 经常与缅族王朝发生战争,14 世纪中叶时也曾建立阿瓦王朝。
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三大民族, 人口数仅次于缅族和掸族,族内分为 11 个分支,其中最大的两支是斯戈克伦和波克伦。 克伦族多散居,同时受居住地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各支系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 文化上已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 在宗教信仰上,历史上克伦族人民大多信仰神灵和相信卜鸡骨, 在波克伦人中信仰佛教的人数较多〔3〕。 封建时期的克伦族受到缅族王朝的压迫,第一次英缅战争时期克伦族带领英国军队进攻缅族王朝的军队, 加之基督教的传播使得克伦族和缅族的信仰不同和后来英国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缅族和克伦族的矛盾不断加深。
克钦族自称“景颇”,“克钦”一词约在 1890 年开始使用,在缅语里指缅甸东北部的野蛮人,是缅族人对克钦人的称呼。 克钦族并不是缅甸土地上的原住民, 大约在公元 7 世纪从青藏高原地区来到缅甸境内, 现在大部分克钦人居住在缅北地区的克钦邦。 由于山区多高山,交通不便,在英国殖民者来到缅甸之前克钦族保持着原始社会的残余形态,部落林立,每个部落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国家,部落首领“山官”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
钦族人口约占缅甸人口的 2%,大部分钦族人居住在缅甸西部钦山山脉一带,地处山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保留着原始村落的特点。 古代钦族由于地处山区交通往来不方便, 各个部落之间几乎没有交往,语言和风俗上都有差异。 在宗教信仰方面钦族人崇拜鬼神的最多, 接近缅甸本部的钦族人信仰佛教, 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还有少数钦族人信仰了基督教。
克耶族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和东北部, 泰国西北部也有克耶族居住, 克耶族人口约为缅甸总人口数的 0.3%.克耶族和克伦族是兄弟民族,语言相通,风俗习惯也与克伦族相似,所以克耶族经常被认为是山区克伦族的分支,其自称“克伦尼”. 在成立克伦邦时, 缅甸联邦要把克伦尼邦并入克伦邦遭到克耶人拒绝,后来克耶人将“克伦尼”改为了“克耶”. 克耶族山区经济落后,宗教信仰多元化,山区居民信仰拜物教,平原居民信仰佛教和基督教。
二、封建王朝时期的族际关系。
自 1044 年阿奴律陀建立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始至 1886 年缅甸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为止,缅甸的土地上共经历三个缅族封建王朝---蒲甘王朝、东吁王朝和雍籍牙王朝。 但是这些缅族封建王朝没能建立起像古代中国一样的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而是建立了松散的中央集权统治。 缅族王朝的中央政权所直接管理的地区仅限于平原地区,对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没有进行直接管辖。 独立于中央王朝的山区少数民族有着一套不同于中央的行政体系,例如掸族、钦族和克钦族山区便是实行土司制度。 所以山区民族保持的相对独立性实际上是地方自治,各民族之间大多不相往来,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中央和地方的相处模式也是比较松散的超供关系,当中央政府强大时,少数民族向中央缴纳贡赋;当中央政府衰弱时,各个少数民族也会想办法摆脱中央政府的统治,谋求自立,彼此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探讨现代化与族际关系的互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