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年身为拜占庭帝国北非总督的希拉克略(Heraclius,610-641年在位),成为了帝国的皇帝。他既要面临着将"过渡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逐步军事化,并确立起适合帝国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又要面临着萨珊波斯帝国这一"拜占庭帝国最主要的外部威胁".为此,他"效仿迦太基总督地区,在帝国推行军区制。""对帝国社会实行全面的军事化。"而对于萨珊波斯帝国则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波斯帝国在库斯老二世(Khosrau II,590-628年在位)统治期间对拜占庭帝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几乎将拜占庭帝国在亚洲和埃及的势力完全赶出这些地区,其兵锋所向直指君士坦丁堡。"希拉克略即位后,对波斯帝国"发动大规模军事远征,直捣波斯陪都泰西封,彻底击败波斯军队。"而希拉克略在波斯战争后第一次将皇帝称号由奥古斯都改为巴西利斯(basileus),并将希腊语作为官方语言,拜占庭帝国也就此完成了希腊化改造。他所发动的波斯战争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可忽略的弊端。
一、战胜波斯帝国带来的利
(一)希拉克略通过发动战争,得到了教会和臣民
以及普通百姓的认可,帝位得以巩固希拉克略在即位后遭到了挑战,先是驻守艾德萨(Edessa)的将军纳尔塞斯(Narses)的叛乱,接着前任皇帝福卡斯(Phocas,602-610年在位)的兄弟卡门提乌鲁斯(Comentiolus)动乱,后又与福卡斯的女婿普利斯库斯(Priscus)发生冲突。可以说"一系列叛乱与冲突的出现,是拜占庭国内凝聚力崩溃的表现。
而希拉克略亲征的决定以及他的胜利,很可能有助于暂时削弱叛乱行为。希拉克略在612-613年决定亲征,他的时机是有助于维持国内统治稳定的。7世纪初期东部边境的动乱,使希拉克略取得了自狄奥多西以来历任皇帝都渴求的对军队绝对和直接的领导权。在进攻波斯期间,希拉克略对军事纪律改革的努力,对士兵的悉心照料以及所表现出来的风度以及他在军事上的胜利有助于削弱军队的无纪律性以及反叛行为。"而且,波斯人在614年5月初攻陷耶路撒冷后,将象征基督教的十字架以及其他战利品带往波斯。这对于基督教徒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在此情况下,希拉克略"向教会和贵族收税,为战争筹款,并在小亚细亚建立兵站,征集勇猛善战的小亚细亚士兵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 .为了提高士气,他对士兵宣称拜占庭人对波斯人的战争是神圣的战争,是消灭异教的神圣行动,是解救被波斯人占领地区基督教兄弟的战争。"基督徒和普通百姓在耶路撒冷陷落后,也意识到基督教有灭亡的危险,深感忧虑,于是与希拉克略合力抗敌。
他们把宝贵的教会财富从库中取出,投人到军队建设事业中。"教会为希拉克略建军提供了帮助,而希拉克略也把自己进军的经过按教会首领的期望以报告的形式知会他们。这些报告证实了有关他取得巨大胜利的传闻,也满足了偏执地反伊朗的基督徒们复仇的愿望。"希拉克略在击败波斯帝国后,回到君士坦丁堡时,受到了臣民的热烈欢迎。君士坦丁堡主教与希拉克略的儿子君士坦丁,手拿橄榄枝和灯火眼含泪水呼唤他的名字。人们用赞美上帝的诗词来赞美他。20世纪史学家乌斯宾斯基(Th.I.Uspensky)将希拉克略的战绩与亚历山大大帝的光辉战绩相提并论。而布勒伊埃(L.Brehier)则将其评价为拜占庭的汉尼拔,并且是自图拉真以来拜占庭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二)拜占庭帝国彻底击败了波斯帝国,帝国东部边境得到了暂时的稳定
627年,希拉克略与库斯老二世在古战场尼尼微(Ninevi)附近展开决战,拜占庭军队击溃了波斯军队,"打开了通往波斯陪都泰西封的战略要道,取得了最终击败波斯人的决定性胜利。""希拉克略取得的军事胜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为拜占庭帝国的胜利使波斯帝国发生内战,导致其衰败,进而彻底解决了困扰拜占庭帝国数百年的东部边患。同时,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地区并入拜占庭帝国后,当地尚武好战的山民为拜占庭军队补充了大量有生力量,进而使拜占庭帝国实力增强。"(三)帝国的领土范围暂时得到恢复。
628年初,被希拉克略击败的库斯老二世遭到军事将领叛变的袭击,被囚禁于泰西封(Ctesiphon)后并被处死。其子卡瓦德二世(Kavadh II,628-629年在位)被军队立为国王后,立即向希拉克略提议停战议和。波斯帝国除了释放战俘、奉还耶路撒冷的遗迹"真十字架"外,还将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西部归还给拜占庭帝国。同时,波斯帝国还要支付战争赔款。经过希拉克略的努力,拜占庭帝国的领土重新恢复到莫里斯统治后期的范围。拜占庭帝国在这一区域的优势看似得到保证。
二、战胜波斯帝国带来的弊
(一)伊斯兰教势力在波斯战争期间迅速扩大,成为拜占庭帝国日后最大的威胁
就在拜占廷帝国与萨珊波斯帝国,"为夺取西亚霸权,垄断从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和小亚细亚的商路",发生战争之际,伊斯兰教势力迅速在阿拉伯半岛崛起。而此时拜占庭人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国家和人民还没有从长期的动乱和战争中恢复过来,一场更大的灾难却悄悄地逼近了他们,更加彪悍的阿拉伯人将成为他们更难对付的敌人。在新生伊斯兰教的鼓舞下,阿拉伯人"利用拜占庭尚未从与波斯争斗中恢复元气之机",对拜占庭帝国发动了攻击。拜占庭帝国面对阿拉伯人的侵袭,却未能取得有效的阻止。"这次战役虽以拜占廷的胜利而结束,但却弄得两败俱伤无力抵抗即将兴起于阿拉伯沙漠的意外危险。"在阿拉伯人的军事打击下,波斯帝国灭亡,而拜占庭帝国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肥沃新月及其毗连地区(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埃及、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纷纷拜倒在哈里发国家的脚下,国家重心日益北移,版图不断扩大,形成帝国的心脏。"
(二)发动波斯战争消耗了国库,而征收重税,引起了人民的反感
希拉克略虽然在击败波斯帝国后,收复了叙利亚和埃及等地,但却付出了"鲜血和金钱以及领土的破坏。"经过长期的战争,拜占庭帝国耗费了相当大的资源,帝国的财政状况进一步崩溃。由于希拉克略出征波斯,所用的金钱大多是由教会提供的,因此,希拉克略在战胜波斯后,为了偿还教会的债务,"征收极其繁重的赋税。当时,各省已经遭难,而国库空无所有。希拉克略愚不可及地曾对叙利亚和埃及的一性论教会征取贡赋,为的要归偿希腊教会给他垫付的款项。同时他对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进行了迫害。"以致于在他们看来,新来的阿拉伯人,比那些讨厌的、压迫人的拜占庭人亲近得多。而且,新征服者所征收的赋税,相对于拜占庭人所勒索的要轻得多;被征服者现在有更多的自由,来从事于自己的宗教业务。这些地区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内,被阿拉伯人所征服,恐怕与之有莫大的关系。
三、结语
希拉克略所发动的波斯战争在拜占庭帝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打击下,波斯帝国失去了昔日的荣耀,逐渐成为一个弱国。波斯人尚未从希拉克略一世的军事打击中恢复过来,紧接着便遭到来自阿拉伯人更猛烈的攻击。尽管波斯战争最终以拜占庭军队的胜利结束,困扰拜占庭人数百年的波斯入侵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是此后,波斯国家陷入内乱和无政府状态,不久即被新兴的阿拉伯人灭亡。阿拉伯人"虽然没有希拉克略的军队那么装备精良,战术高超和有那么强的战斗力" ,但对波斯帝国来说,却是致命的威胁。而与此同时,虽然多瑙河流域名义上仍为帝国的西部边界,但是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区域已不在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波斯战争给希拉克略带来的极大的挑战,尽管有辉煌的结局,但由于人员的巨大伤亡以及极其严重的资金短缺,必定暂时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拜占庭军队并没有获得更多休整的时间。在波斯战争结束后不久,拜占庭军队就不得不面对强大的对手阿拉伯人。"
参考文献:
[1]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2]Walter.E.Kaegi.Heraclius,Emperor of Byzantiu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亨利八世为何要发动这场宗教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