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8-12-29 11:26
中国传统文化的所包括的内容很多,而且内涵极其丰富。它既包括传统儒释道三家对社会的教化,又包括政治、农业、民俗等各领域传统,无形的思想与有形的文化形态之间具有密切而有所区别的联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我国面临着一次传统文化危机,这一点在近些年来的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有的对西方文化非常热爱,英语说得很好,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因此,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势在必行的。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 一) 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
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说明中国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与稳定性,而且凝聚力很强。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凝聚力的有力支持,而加强文化凝聚力的关键在于相似的价值观念与一定的道德规范以及一些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如果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伟大之处,就会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产生自豪感,并且会认为自己的学习是在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努力,是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在无形之中加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 二) 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指导人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做事的内容太多了。《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内容很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明了学习是一个记忆与遗忘的动态平衡过程,需要按时重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首先说明了有问题要积极向他人请教,才可以取得更大进步的道理。还默示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所以向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而可互相进步。《道德经》中有“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为,而是顺应自然而为。《南华经》亦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有境界的人表达所费不多,但字字是金,行不言之道。这都是值得大学生用一生去学习的东西。
( 三) 利于大学生道德境界的培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表达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人生理想路线。但毕竟能做到治国平天下的人少之又少,于是又有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还有许多关于义与利的讲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的是能领悟“道义”的才能称得上是君子,有大智慧的人。这里的“小人”不完全指的是坏人,而是比喻离“道义”较远的人。这些都对大学生道德境界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作用的表现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提高,可谓国富民强。经济发展了,许多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却未得到相应的提高。一些大学生思想觉悟较低,自私自利思想严重,处处从自我出发,不讲公德现象严重,这一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将来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应用于高校政治课教育当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其纳入正轨。
(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而忘私”精神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
我们所倡导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古代延续至今,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今社会我们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的统一。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绝对无条件的服从集体利益,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利益的体现。
( 二) 道家中“无为而治”与“洒脱高迈”的精神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上一篇:思想品德论文2000字范文七篇
下一篇:延安精神的作用探析
相关论文推荐:
军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与“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