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对历史文物遗迹进行存储和保存的单位,其存贮的一般是一些具有科学、艺术价值的纪念建筑、古墓葬、石窟等不可移动的文物,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我国为了保护国家文物,分批次公布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并要求我国文化保护单位建立“四有”化档案管理制度。
从我国文化保护工作发展历史来看,人们逐渐认识到“四有档案”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对于“四有档案”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不再论述,笔者主要从实践管理角度,分析“四有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高“四有档案”的工作水平。
一、推动“四有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推动数字化建设,可以方便国家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审核,便于申报材料的管理。但是,从文物保护单位的数字化建设现状来看,建立了数字化的四有档案的文物保护单位十分稀少,而且大多文物保护单位的档案编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科学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推动文化保护单位的现代化,从而提高我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水平。
在文化保护单位管理工作中,建立数字化的管理制度,可以推动文化保护单位的数字化进程,同时根据市场形式的变化,适时地将其纳入新建的数字化档案中。在文物保护单位工时,借助数码摄像机等最新技术,改变传统的墨守成规的文博管理工作,不断推进文物保护单位工作的发展。通过技术的完善,改变以往陈旧的工作方式,日益提高管理手段的科学技术含量,从而促进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完善。
二、推动“四有档案”的同质化
本文中“四有档案”同质化是指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建档标准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的文物管理方法。从我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划分和管理方式来看,严重的分级管理制度,会加大保管工作的难度,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长期发展。目前,我国政府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投资力度比较小,而且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同质化发展。在我国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分级式的管理方式下,国家投入的资金比较有限,而且同质化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应用水平较低,文物保护单位档案管理十分困难,常常会因为文物手续不规范而影响文物保护单位的建档。
笔者认为,文物保护单位建档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在日常保护工作中不断地积累,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档案工作,应当建立一个长远的工作计划,并将之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决不能临时抱佛脚。推动档案管理的同质化建设,可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法律的规定,提高管理水平。
三、“四有档案”的公开化
随着我国“四有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我们应当逐步推动文物保护档案的公开化。在文物保护过程中,推动档案管理的公开化,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了解我国的文物,丰富人们的阅读视野,提高社会精神文明水平。通过档案管理的公开化,可以让世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认识提高至新的高度,而且档案公开后,利用数字网络平台,可以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增加收益人群。
在文物保护单位档案中,利用现代化社会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将文物知识进行全民普及,让文物资源成为社会共有、全民共享的文化财富。笔者认为,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档案公开工作涉及内容,协调各个部门、各个系统、各个地域,进而形成一种开放性、公益性、全民性的管理方式。
推动文物档案的公开化,需要我们加强对档案资料的日常存储保存工作。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试行)》及其他相关文件的规定,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处理、借阅、利用制度,为人们的档案阅读提供便利。而建立电子版的文物档案,可以大大提高文物档案的流转效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四、“四有档案”资料的传承
文物古迹等资源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对象,它不是一个无法移动的“死物”,而是承载了丰富文化内容的文物。在文物保护单位工作过程中,建立文物保护档案,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化,从而传承和保护历史文物资源。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中,档案资料是人们对历史文物的解读。一份健全的“四有档案”是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所有相关文献遗产的集大成者,应当能够传承后世,为后世所理解与接受。在“四有档案”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四有档案是对国家文物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推动文物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文物是我们祖先创造的珍贵的历史文化符号,它反映了该时期创作者的思想态度,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我国了解历史的重要渠道。祖先留下的历史文物,它不仅仅属于我们,同时还属于我们的后代,任何一代人都有资格了解和欣赏这些资源。推动文物档案建设管理的公开化,让人们正确认识历史文物,通过历史文物,建立一个良好的子孙后代与前辈先贤沟通的平台,从而加强文化信息的交流,推动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
文物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体系,其存在的意义比内容更为重要,它蕴含了一个时代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也是历史优秀文化资源的反映与传承。加强对文物资源的管理,推动文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汲取工作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形成一个人们共同思考的话题。
结语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建立“四有档案”管理制度,可以发挥现代信息资源的优势,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同时借助电子化档案管理平台,推动档案管理的同质化建设,强化档案的公开与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受益。
参考文献:
[1]王运良.关于文保单位“四有工作”历史渊源及现状之管见[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8(03).
[2]王金铎.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及相关问题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3]李晓东.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01).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方法 | 731考古发掘中对罪证文物的保护 |
木质文物的受损原因与保护措施 | 国际法视角下我国文物保护的创新路径(本科) |
刑法保护流失文物的建议(本科) |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调和(本科) |
出土文物的包装与文物的运输研究(本科) | 保护文物古迹加速城市建设和发展 |
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阻碍及其解决策略 | 兼顾文物保护的广州果子厂商住项目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