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西方民主制度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大众民主与精英民主的竞争, 而大众民主与精英民主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公投制度与议会决策。公投作为欧洲国家独特的制度, 实行该制度的国家普遍具有权威性, 而英国脱欧事件表明公投还兼具咨商性与建议性, 公投只是代表选民的意见, 投票的结果不能认为是对政府的命令, 也不具有约束力。由此体现出精英民主与大众民主并非绝对对立, 而是交融与竞争的关系, 并且精英民主在国家决策中的意义与日俱增。
关键词: 精英民主; 大众民主; 公投;
Abstract: The competition in Western democratic systems is mainly embodied a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public democracy and elite democracy. Public democracy and elite democracy are directly embodied as referendum system and parliamentary decision. Referendum is the unique system applied in European countries that enjoy general authorities. The event that Great Britain broke away from European Union reflects that referendum also shows the nature of consultation and suggestion. Referendum only represents voters' opinions, while the result cannot be regarded as the order to government and does not show controlling force. That shows that public democracy and elite democracy are not absolutely opposite, but blend and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and elite democracy enjoys increasing significance in national decision.
Keyword: elite democracy; public democracy; referendum;
大众民主的直接表现形式为公民投票, 广义上的公民投票通常指全体公民通过行使投票权来决定关乎国家和社会重大利益的问题的一种政治制度, 是大众意志的体现[1]。然而, 英国关于全民公决的传统观点认为, 公投不是构成议会法律主体的组成部分, 对政府和议会仅具有些许道德和政治上的约束力, 议会的决策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
遵从无约束力的公民投票不仅弱化了政府的责任, 同时也是大众选举的政府精英对自身责任的放弃。欧洲实行公投的国家对公投结果与议会决策的遵循, 恰恰体现出公投与议会的较量, 背后也反映出大众民主与精英民主的理论竞争。学界对大众民主与精英民主的优劣探讨不胜枚举, 但对精英民主与大众民主的交融与竞争并存的关系以及两种民主的发展趋势却很少探讨。本文以欧洲公投制度为背景, 探讨该制度所反映的西方精英民主与大众民主的理论主政与竞争, 以及对西方民主制度发展的影响。
一、欧洲公投制度理论与实践
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从社会契约以及国家源起的角度阐述了国家权力的来源, 并阐释了民主的含义, “主权在民”思想成为西方国际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表现形式直接体现为全民投票制度的实施。全民投票亦可称之为公投, 是兼具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制度, 历史上西欧多个国家都曾通过公投决定本国的政治事务。
1972年, 挪威首次发起入欧公投, 但表决并没有通过, 1994年, 挪威再次发起公投, 民众以52.5%多数票再次否决了政府与欧洲联盟签署的协议。1992年, 法国就是否通过《欧洲联盟条约》举行公投, 51.01%的民众选择同意通过该条约。同年, 丹麦为通过《欧洲联盟条约》组织公民投票, 最终50.7%的民众表示反对。1993年, 欧盟在货币、防务、司法以及欧洲公民权等领域表示妥协, 于是丹麦又以全民投票形式通过了该条约。苏格兰于2014年9月举行独立公投, 结果反对票占优势。历史表明, 公投在西方多个国家都具有决策权威性。
然而, 英国对于脱欧公投的效力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态度截然相反, 法院判决公投不具有决定效力, 最终决定是否脱离欧盟由英国议会决定。财政负担、移民压力以及自古以来的强烈民族自豪感促使英国于2016年举行全民公投。据悉, 共计51.9%的选票支持脱离欧盟组织, 共有1 570万人, 而留欧派获得48.1%的选票, 共计1 458万人, 最终脱欧派以微弱优势险胜[2]。然而, 共计412.5万当地民众希望议会重新考虑, 联名请愿议会再次对脱欧举行全民投票。但英国政府正式拒绝了民众的请愿, 表示首相和政府已经明确, 尊重公投结果, 政府也正在为脱欧进行准备工作。几个月后, 英国最高法院裁决, 政府必须经过议会的批准才能启动脱欧程序。
历史证明, 民主制度是唯一可以建立权威又不丧失自由的制度, 人民通过手中的选票统治国家。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公投的形式就是民主的表现, 公投的结果代表民意, 政府应当尊重民意, 遵从公投结果, 公民投票具有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终效力。但是, 英国脱欧事件反映出, 在民众与议会的表决较量中, 议会的决策具有最终的权威性。简而言之, 西方公投制度的决定并不必然会影响议会的决策。
二、大众民主与精英民主的理论主政
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制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的雅典, 雅典城邦民主形式曾空前繁荣,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广泛的政治参与, 直接民主成为“人民主权”最理想的实践形式, 后来各国纷纷效仿。但是随着国家各方面实力不断增强, 直接民主显现出局限性与弊端, 随之各种间接民主形式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作用, 大众民主与精英民主的理论便展开竞争[3]。
大众民主是实质的民主, 现代意义的西方直接民主表现为公投制度。一国民众通过手中的选票直接决定国家政策和社会事务, 全体群众通过直接参与政治统治和管理, 这种纯粹的民主让公意得到表达, 同时最充分地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的精神, 但是, 直接民主也有很多局限性。首先, 那些地域广、人口多的国家, 或者地域广但人口极分散的国家, 要么难以达成主要意见, 要么难以聚集在一起进行决策商讨, 难以真正实行直接民主。不仅如此, 社会多层次发展使民众在不同领域有自己的专长, 处于社会不同领域的公民所具备的政治素养、道德标准、表达能力、价值判断参差不齐, 甚至不能很好地筛选信息, 不能在政治事务上做出合理的判断, 以致降低了政治决策的效率。其次, 公投制度一直被认为是大众意志的反映, 但并不能当然防止“多数人暴政”, 如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以看似正义的公民投票的方式处死。因此,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愚民政治”, 该制度赋予大多数人决定的权力, 但制度上缺乏对这种权力的限制, 多数人凭借自身权力任意处置少数人, 这并不是真正的民主, 而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暴政。第三, 公民投票所表现出的多数人统治似乎与一人专制的统治对立, 但在实践中, 公民投票决定的制度并不能当然避免产生个人专制, 居心叵测的独裁者可以借人民的名义操纵大多数从而实现专制意图。例如20世纪30年代, 希特勒通过公民投票的方式上台, 由于狂热的民族情感, 希特勒实施的残暴决定也得到全国大多数人的支持, 这恰恰通过民主形式做出专制的决策。简言之, 多数人会成为少数人达到个人统治目的的工具。
从理论上来看, 民主是一种政治理念, 大众民主是最理想化的政治模式, 但该民主形式只在古雅典特定的环境下才会相当繁荣, 由此可见, 大众民主适合小国寡民、经济发达、公民政治素养相对较高的社会。现代国家政治运行模式主要采用民众投票选举政治素养较高的议员表达自己的意见, 议员接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 因此, 精英民主在西方广受青睐。
精英民主理论代表韦伯认为, 管理政治事务并非每个人天生具有的能力, 只有对政治事务感兴趣并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与能力的人, 才能在面临复杂的政治事务时游刃有余并制定出符合时代与国情的政策, 因此与大众相比, 精英管理公共事务便具有了合理性。进而言之, 大众与精英从来都不是对立的, 只是在国家事务中分工不同, 大众占据国家统治地位, 并通过选票选出代表组成政府替他们决策, 大众将治理国家这样的技术性环节交给精英掌控, 精英成为大众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工具并获得治理国家的合法性。熊彼特在韦伯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精英理论:“典型的公民一旦进入政治领域, 他的精神状态就跌落到较低水平上。他会毫不犹豫地承认, 他辩论和分析的方法是幼稚的, 局限于他实际利益的范围。”[4]因此, 普通大众中的绝大多数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与精英相比确有欠缺, 某些事务的管理需要具备专门的才能和技术, 因而不得不委托具备这种才能和技术的专家。我们不得不承认, 并不是每个人出生后都采用精英式培养模式, 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生存在各行各业打拼, 直到中年对本行业之外的事务不仅了解甚少, 甚至会出现忌惮与排斥, 容易为人所利用。通过“竞选”这种公开辩论的平台, 各种利益和观点都有机会得到表达, 同时, 议会也成为检验精英的领导才能的一种手段, 精英们通过竞争获得权力并为其代表的阶层争取利益。萨托利在竞争性精英民主理论的直接影响下, 主张竞争反馈式民主, 通过竞争选举精英上台, 接受民众的反馈, 只要具备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作为精英进行决策, 以打破权力独占模式。竞争反馈式民主实现了精英与大众之间的互动, 人们选举有才干的人上台, 当他不能代表民众利益时, 人民也可以通过投票让他下台, 这种竞争反馈模式使精英在行使权力时不得不考虑与之伴随的责任。
由此可见, 精英民主模式至少在决策效率与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就英国脱欧事件而言, 民众的选票表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支持退出欧盟组织, 但超过400万民众联名请愿议会重新考虑次此公投的效力, 并呼吁举行第二次公投, 这至少说明大众不相信自己的选择, 也不接受自己的选择, 民众的表决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 同时说明大众民主并没有得到良好实施, 最终由最高法院裁决脱欧程序是否启动须经议会批准则验证了英国关于公投不具有权威性的传统观点。由此我们不难发现, 精英为了使大众配合政策的运行, 需要尊重大众的投票, 尊重大众所享有的道德上的权利, 但为防止民众滥用投票权, 精英会在各方面做足准备工作, 尽管公投使民众表达权得到实现, 最终英国议会不仅否定了公投的效力, 而且拒绝了民众二次公投的请愿。
有学者提出, 精英理论的矛盾之处在于精英民主通过否定大众的判断力和知识水平, 从而否定其具有政治决策能力, 可是又不否定精英是经由大众选择的精英。这是偷换了判断标准。大众对于精英的判断与对政策的判断所要求的知识素养的标准不同, 虽然大众普遍缺乏政治修养, 但是对于候选人的品质、道德、魄力、执政能力的判断, 大众通过经验积累就可以做出识别。此外, 精英推出的候选人执政能力与政策大同小异, 民众只需要根据社会经验就可以判断出谁更能代表自己的利益。
三、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 大众民主都具有最高的政治权威性。从一战时期提出, 公投一直延续至今, 并且是西方国家公认的政治制度。理论上, 民众的投票权应该体现在关乎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业方面, 国家的发展及对外政策应该交给精英们处理;在实践中, 西方往往在国家大事上举行公投, 国内公共建设却由精英直接决策。英国在此次公投举行完毕以后, 一反常态否决公投的效力, 一直在西方政治制度上处于引领地位的英国是否会继续引领公投不再具有政治决策效力的潮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并受到上层建筑的影响。过去, 生产力落后, 信息不发达, 人们难以从自己出身的圈子中跳出来, 平民的后代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 很难走上精英的道路, 精英虽然无法保证自己的后代仍然能够成为精英, 但由于长期处在精英环境中, 总会有人能够依靠血统优势继承精英普遍具有的能力。然而,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人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都有机会选择自己追求的领域, 个人因其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 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变身为精英, 纯粹的家族式精英可能不复存在。但由于每个人接受及筛选信息的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通过对于信息的筛选和利用, 精英与大众的能力分野会更大, 精英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 我们可以预见精英的决策会深刻影响国家的发展。
总而言之, 尽管大众民主是民主制度的理想状态, 但制度的发展需要持续相当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经历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就能完成, 在短期内达不到这个状态时, 精英民主便成为民主制度下的第二选择。目前来看, 精英民主是最符合英国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一种选择, 甚至有可能会成为西方民主制度最好也是最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英津.公民投票类型研究的局限及解决思路[J].理论探讨, 2008 (3) .
[2]全敏绮.英国脱欧对欧洲经济的影响[J].科学与财富, 2016 (Z2) .
[3]季昀.萨托利民主理论的困境[J].知与行, 2017 (5) .
[4]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J].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79.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