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对高校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影响及对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8-12-29 11:19
一、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高校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状态呈现出的新特征
( 一) 一些年龄较大的党员干部“在岗赋闲”,激情工作劲头不足。一些年龄55岁左右的党员干部,工作业务精通、经验丰富,但对待工作却往往冷眼旁观,敷衍塞责。行政工作人员有的上班迟到、早退,有的干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专业教师有的还照着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备课内容和课件授课,有的热衷校外“经营”,把给学生上课当作“副业”应付了事。这部分“在岗赋闲”的特殊党员干部群体,往往成为本单位管理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不但不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起到表率作用,还给本单位推动各项工作制造了不少“隐形障碍”.
( 二) 部分中青年党员干部“瞻前顾后”,慵懒散混现象比较普遍。受职业发展前景和空间的影响,一部分既没有行政职务或职务提升空间有限,又没有专业特长职称评聘无望的中青年党员干部,工作缺乏动力和激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有的领导安排什么干什么,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有的甚至认为“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即使不干也不能拿我怎么样。”还有的中青年党员干部考虑自身的“后路”比较多,在本职工作外“另起炉灶”,开公司、办企业,“肥了自家的田,荒了公家的地”.
( 三) 少数高学历高职称党员干部“原地踏步”,进取心趋向弱化。高学历高职称党员干部是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群体大多为教学和科研一线骨干,部分人还担任着重要的行政领导职务或学科带头人。他们中少数人对现有的工作环境和自身现状感到比较满意,思想上他们往往不喜欢“参政议政”“图省事、不惹事”,工作中他们对更高层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缺乏动力和进取心,甚至不愿意承担具体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不但发挥不了应有的积极作用,还带来不少消极影响。
( 四) 许多中层领导干部“精力分散”,疲于应付繁杂的日常事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不断改革,高校内外矛盾、社会利益、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不但要随时学习掌握政策、了解更新信息、听取反映情况、处理群众诉求,还要在工作过程中处理内外人际关系,包括与上级业务部门、与主管领导、与其他中层干部以及一般科室人员的关系等等,精力严重分散。很多时候工作不能达到保持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多的工作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甚至有的时候处于一种消极应付的状态。中层领导干部工作压力大,感觉精神上劳累,心情不愉快。
二、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影响高校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原因要素分析
( 一) 全身而退观念固化,使不少年龄较大党员干部“得过且过”.按照国家公务人员退休政策规定,一些55岁左右的党员干部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职业生涯即将走到尽头,马上就要“船到码头车到站”,职务或职称都已经没有上升的希望和空间了,该歇一歇了,干与不干,多干或者少干在收入和职级上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现在党员干部管理制度和追责制度这么严格,工作干多了万一触碰到党纪和法律“红线”,很难全身而退,不划算。于是“一不做,二不休”( 一不做事,二没退休) ,思想上消极懈怠,工作上得过且过。
( 二) 发展前景相对受限,使部分青年党员干部情绪“悲观失落”.部分中青年党员干部情绪上的“悲观失落”现象,主观上看,有面对现实困难和个人利益得失,存有攀比心理,心态有些失衡,缺乏辩证的理性思考和稳心尽责的思想基础,有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日趋严格的管理环境,一味怕苦怕累,委屈埋怨等等因素。客观上看,这部分群体中大多博士或硕士毕业,常年受职务提升空间和职称评聘空间影响,部分人滋生了“努力没有得到回报”“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等思想。职务升迁或职称评聘“等待期”过长,发展预期无法实现,成为影响中青年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上一篇:高校党建工作中微信平台的运用探析
相关论文推荐:
毛泽东建党思想中的政党治理智慧 | 依法从严治党的基本概念与矛盾破解 |
新时期大学院校党的思想建设问题探究 | 基层党组织开展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策略 |
高校党建工作中微信平台的运用探析 | 大学院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与路径 |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构建研究 | 云南农业大学全面从严治党的贯彻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