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物的价值也被人们越来越多认识。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的红火,各地古玩店生意的热闹,都在说明这一事实。那么,在其间,政府角色又扮演得如何呢?负有保护管理文物责任的部门作为是否到位了呢?
保护文物是政府的责任,这在国际上已形成共识,因此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认真审查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以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令各国心驰神往的称号。在我国,还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等等。为了落实对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我国特别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各省也制定了相应的条例,如我省的《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上简称“一法一例”)用以监督检查。但是,现实与“一法一例”的要求还有不少的距离,有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
武夷山所获得的称号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自然遗产大家都一目了然,还有郭沫若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佐证。但文化遗产在哪里?
是因为朱熹吗?是,也不全是。
武夷山之所以被授予文化遗产,还在于它拥有一个闽越王汉城遗址。
汉城遗址在哪里?即使到过武夷山多次的人,也不一定完全清楚。遗址坐落在武夷山城村起伏的丘陵山地上,面积约14.3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闽越王城宫城遗址,城周边官署遗址、作坊遗址、窑址、墓葬区等。这座二千二百多年前的西汉诸侯王城,发掘出了发达的地下排水系统。
那些陶制的下水管道,长形的最长近一米,直径三十多厘米,在房屋建造之初就埋在下面,尤其是直接烧好的两头带子母扣的弯管,成70度角,更是解决了拐弯的问题。在城墙上,还留有排水口,城市里的“污水”可直排城池外。除了排水管,地面上还留着当年的花纹铺地砖、陶制水井,还有体现居住者身份的“万岁”瓦当以及两米多长的花纹空心砖,玉器、铁制生产工具、铜制兵器、陶制生活用具等各类珍贵文物。所有这些都令人赞叹称奇,而更多还埋在地下的,更让人遐想无限。
什么是文化遗产?它“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规划产生重大影响。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汉城遗址不仅是福建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遗址之一,它因为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早在1999年12月,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2006年又被列入国家100处重要大遗址名单。
但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震撼的地方,似乎被遗忘了。从挖掘至今十多年,许多工作还没有机会展开。最让人纠结的是,这个地方目前关乎文物业务是由省文物部门负责,而其他事务,比如农民的违规种植、搭盖乱建等问题则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协调,于是往往就有缝隙产生。在资金的投入、管理的模式上,还没有达成共识,更谈不上如何积极地将游客引领到这里,感受汉城的历史,告诉大家武夷山为什么是双世遗了。
建瓯市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千多名的进士。福建二字就是取福州之“福”与建瓯之“建”而成。其境内有一个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位于建瓯市东门不远的白鹤山南麓,坐北朝南,占地四十余亩。东岳庙始建于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不仅是目前福建省也是华东六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就其主体建筑“圣帝殿”的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而言,全国也少见。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年代久远,其维修保护问题,也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进入大殿,映入眼帘的满是用铁管支起的架子,不仅占满了庙堂,而且一直顶到了梁上。一问,原来是这个大殿一根主要的大木支柱被白蚂蚁侵蚀,已经完全中空,失去了支撑作用。好在大殿用的是榫卯结构,四柱虽然失去一柱,却暂时没有一下子垮塌。但失去支撑的大殿西北角屋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凹陷下沉。
县领导说,之所以还没开始正式修缮,因为国家级文物需要修复,要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此事今年三月已上报,现在还没有下文。据说是因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太多,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人手有限忙不过来。这时,大家看到大殿右边十来米有一幢崭新的殿,已经落成,只是还没上漆,规模比大殿小一些。
问:“这是什么?是偏殿吗?”答:“这是庙里的道士用信众集资的钱私自盖起来的。”
问:“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怎么能允许随便盖假文物呢?”答:“我们文物部门曾制止过,但没有用,他们关起门加快速度偷盖。这是我听到的一段现场对话,当时的感觉真的是很无语。
如果说,一些欠发达的县市,文物管理存在一些缺漏,那么城市呢?
7月19日东南网讯,《海峡都市报》刊登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辛亥革命福建军总指挥部旧址“被擅自拆除一事,引起关注。报道说,市、区两级文物部门已介入调查,并初步确认旧址被拆系花巷教堂所为。这栋被拆的清代建筑,产权属花巷教堂。但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文保单位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责任单位,必须对其承担责任。如需修缮,必须上报有关部门,得到审批后才能进行,不能擅自破坏。
今天,人们看到的结果却是:该市级文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堆放在地上的一堆木料,在原址矗立起了一个钢结构大棚,据说是用来给基督教徒做礼拜用的。
我想起了几年前到长泰县挂职任副县长,分管文化宗教等工作,到任不久,遇到的一件事。
县里有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叫叶墨阁(在县实验小学内),是长泰先贤叶先登的故居。叶先登是一位进士,为官正直,勤政为民,且学识渊博,著作颇丰,清版《长泰县志》就是经他之手编撰而成。其祖上从事刻书业,因而其故居被称为叶墨阁。长泰叶氏宗亲希望由他们出钱维修,然后把它作为叶先登祠堂,供叶氏老人活动使用、管理。而且,他们已经筹集资金还私自做了维修设计,购买了维修木料,并决定进场施工。有关部门把情况反映到了县里。
我提出,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属国家所有,不能随意让渡,谁拥有产权和使用权,谁就有责任加以维护和管理,同时,文物保护要体现文物真实价值而不能随意改变。况且,这个文物点在校园内,应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教学要求。因此,应当由县政府来主导修复,县教育局和实验小学有责任协助政府做好这件事。这个想法得到了县人大、县政府领导的支持,但却遭到了叶氏宗亲的强烈反对。于是,我建议并主持召开了由有关部门及叶氏宗亲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从《文物保护法》谈起,让大家了解什么是文物,应当怎样做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坚持原则、顶住压力、晓之以理,这件拖了5年之久的事情终于得到妥善解决。县政府特批5万元作为维修资金,其中一部分作为回购叶氏宗亲购买维修木料的费用。
这也是长泰当时最大的一笔文物修缮经费。它的意义在于,表明了党委政府重视文物保护的决心和力度,维护了《文物保护法》的权威性。
在我看来,文物保护,贵在用心。用心了,才有可能真正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心了,缺乏资金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了一道伪命题;用心了,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面对难题,及时处置,不让其成为更加棘手的问题;用心了,才愿意在看不见的地方比如文物宣传上多下功夫,让老百姓都知道,文物是前人留给我们的遗产,也是今人留给后人的遗产,因此,对文物要有一种敬畏之心,要学会珍惜。这样做了,是在善待我们的历史、自己的祖先,也是在善待自己。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方法 | “四有档案”文物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
国际法视角下我国文物保护的创新路径(本科) | 刑法保护流失文物的建议(本科) |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调和(本科) | 出土文物的包装与文物的运输研究(本科) |
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阻碍及其解决策略 | 兼顾文物保护的广州果子厂商住项目设计 |
民国时期文物保护机构与体制演变 |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举措及其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