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将形成国家文物局管控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地方各层级文物部门管控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和文物基层收藏单位的文物数据库.这类数据库应当是可移动文物普查最重要的成果,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应当基本体现在数据库当中.《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当中对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有这样的表述:"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是健全国家文物保护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将有利于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国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健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和文物保护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扩大保护范围,保障文物安全,并将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在这段对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最有权威的表述当中,可以体会到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文物事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包括对现行文物管理体制的影响.作为文物系统体制内的一员,我想就可移动文物普查形成的数据库如何影响文物管理体制做些分析,同时初步探讨其管理与运用.
一、可移动文物普查形成
的数据库对文物管理体制的影响在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应明确普查后形成的各个普查单位文物数据库的性质和基本定位.这个数据库由于将这个单位的所有重要文物的相关全部信息,包括名称、质地、描述、尺寸及等级等都予收录,可以认为是这个单位的核心档案、核心账簿.每个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数据库的数据全部汇总至国家文物局的总数据库,同时这个数据库必须随着这个单位可移动文物数量变动而调整,且及时将新的数据上传给总数据库.这使每一件文物有了全国性身份编码.数据库也成为了一种管理平台.基于如上的性质和定位,我们可以展开以下讨论.
由于未来数据库的客观性,我们可以推想数据库建成后对文物保护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目前文物保护体制主要为横向管理,即文物基层单位的人财物由同级政府的文物部门管理.更高层级的文物部门则一般只能以指导的形式对下级文物部门和基层文物收藏单位进行一定意义上的管理,对基层文物收藏单位缺乏更为有效的管理及监督手段.由于国家文物局的总数据库集中收录了全国所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信息,可谓海量资源,而且占据数据库管理的最高端.同时各层级文物部门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收录了本地域所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信息.因此有了这个数据库每一个层级的文物部门都可以掌控基层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收藏情况,在实物的层面上实现对基层文物单位的垂直管理.由于数据库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应当确定专门的数据库管理人员,则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人的垂直管理.鉴于基层文物收藏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足,同时督促基层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数据上传,文物部门应建立文物巡库制度,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基层文物单位进行文物鉴定,及时将新收藏文物录入数据库,及时上传新的数据.由于每件文物有了固定的身份,基层文物收藏单位如果出现文物事故,只能如实上报,绝不可能出现瞒报现象.
以上我们基于数据库的定位和性质而客观地描述了数据库对文物体制的影响.可以认为建立此数据库后将强化各级文物部门和基层文物收藏单位的关系,将强化上级文物部门对下级文物部门和基层文物收藏单位的权威,将强化基层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安全责任,将促进文物体制的改革.这正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接受记采访时讲的"通过普查,将建立起我国可移动文物登录体系和管理机制."
二、可移动文物普查形成的数据库的管理
既然数据库如此重要,那么数据库的管理也相当重要.我们认为可移动文物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应当用法律来管理可移动文物数据库.据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讲"这一信息登录平台是开放的,随时可以填报、申报、完善文物的各项信息,这也是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文物系统内的收藏单位,本次普查能够帮助他们完善馆藏文物账目、统一馆藏文物登录标准、实现文物数字化保护".宋新潮同志所指的"信息登录平台"就是指可移动文物数据库,讲话实质就是谈可移动文物数据库的管理.他谈到的制度建设,应当理解为法律制度.这部法律应当明确数据库的性质和定位,应当明确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对数据库的管理权限和职责.数据库的管理人员情况应当登记备案,应当进行相关业务考核,持证上岗,应当明确职责.同时要明确数据库录入、填报、调整、上报等操作的规范.显然这样一部法律内容比较多,原有的涉及可移动文物管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不能适应要求,应当独立设置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移动文物保护法》.
三、可移动文物普查形成的数据库的运用
我们国家花巨资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目标最终是要利用数据库,我们进行严格的管理,也是为了很好地运用.宋新潮同志讲"通过普查,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业务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公共平台.提高文物收藏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文物资源的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文物在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工业设计等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文物工作的技术革新以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完善."这段论述概括性地指明数据库的运用.从这段论述中可以感受到数据库的无限的魅力.笔者设想了三项运用.一是在每个地级市建立国史博物馆.我们通过普查建立了可移动文物数据库,掌握了庞大的文物资源,建立了国有可移动文物管理平台,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调配文物资源,让许多同时代、同功能、同质地的文物不要沉淀在某个库房之中,而是调配在更合适的地方.全国目前几乎每个地市或相当于地市的区域有陈展场所,但进行国史陈列有文物缺环,可以利用此平台调配文物,在每个地市形成比较完整简洁的国史陈列,极大方便人们就近参观国史陈列,接收历史教育.
第二是让有限的文物征集经费合理配置.
建立了这样一个平台,每个基层文物收藏单位就是这个平台上的一个点,都面对社会可移动文物市场,每一个点都是可移动文物信息源,每个点所汇聚的文物信息,要相互通达,可移动文物的市场信息同时让每个点都知道.文物征集单位可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征集到所需要的文物.全国可移动文物的征集经费是有限的,通过这个平台使有限的经费,得到合理的配置.
第三是建立网上博物馆.建立这个平台并使其上线运行,那么人们上网就可以看到各地博物馆的文物.并可从网上下载一些数据,用之于动漫设计、工业设计等等.
以上仅仅是设想三项运用,更多的运用有待继续探索.总之就是要通过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平台努力达到如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 12 月 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目的.
以上我对数据库的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希望有助于当前的可移动文物普查,也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方法 | 731考古发掘中对罪证文物的保护 |
木质文物的受损原因与保护措施 | “四有档案”文物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
国际法视角下我国文物保护的创新路径(本科) | 刑法保护流失文物的建议(本科) |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调和(本科) | 出土文物的包装与文物的运输研究(本科) |
保护文物古迹加速城市建设和发展 | 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阻碍及其解决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