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造成银贵钱贱的现象, 不少地区一两白银兑钱二千甚至更多, 导致物价上涨, 阶级矛盾激化;日本在明治维新前黄金也大量外流, 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矛盾激化, 对民生、经济影响至巨;新航路开辟以后, 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黄金大量流入造成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最终造成价格革命。同样都是物价上涨, 但原因却不相同, 本文主要探讨这几个国家在相应时期的货币政策, 浅略地分析各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区别。
关键词:鸦片战争; 银贵钱贱; 物价上涨; 新航路开辟; 西班牙黄金流入;
一、中国鸦片战争前后银贵钱贱现象
鸦片战争前夕, 银钱比价远离其正常波动的范围, 达到纹银一两兑换铜钱1600余文, 形成自清朝建立以来货币流通领域内空前严重的银贵钱贱的问题, 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重视。清朝政府在讨论其产生原因时, 无不将其归之于白银外流引起的流通领域白银总量的减小。所不同的是, 在白银外流的形式上, 开始人们认为是由于西方不法商人用洋钱套购中国纹银, 继之则认为是西方鸦片贩子对华鸦片走私贸易, 导致大量白银流洋。对于这一片面的解释至今仍为一些史学工作者所接受, 有必要加以澄清。
清政府当时的货币政策是银两与制钱并行流通。在一般情况下, 国家度支和大宗交易多用银, 铜钱主要用于平民百姓与商人进行交换等日常生活中, 交纳赋税不能直接以钱文, 而必须折换兑银缴纳。因此, 银与钱在流通中的比价如何, 对国计民生影响甚巨。从嘉庆年间即19世纪初期, 银贵钱贱的问题逐步显现, 鸦片战争爆发后, 这一问题愈益严重, 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此后, 伴随着鸦片的泛滥, 银贵钱贱的问题日益严重, 即使清道光帝也深感困扰。道光十三年, 给事中孙兰枝奏江浙两省钱贱银昂, 商民交困, 并护列受弊除弊各款折, 引起道光帝的重视, 发出“每年出洋银数百万两, 积而计之, 尚可问乎‘的感叹。在御史朱成烈《奏银价昂贵, 流弊日深, 请饬查办折》的批谕中, 道光帝严肃指出:”若如所奏, 广东海口每岁出银至三千余万, 福建、浙江、江苏各海口出银不下千万, 天津海口出银亦二千余万。一入外夷, 不与中国流通, 又何怪银之日短、钱之日贱也?“
由于银元冲击所引起的白银折耗和鸦片走私导致的白银外流, 银贵钱贱的问题已十分严重, 清政府曾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但未能奏效。鸦片战争期间, 由于西方侵略者的掠夺和巨额战争赔款, 以及大量倾销产品和鸦片贸易合法化所导致的外贸逆差的扩大, 使白银外流的情况更惊人。据统计,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1830—1848年) 白银外流的总数,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 竟达1.2亿两以上, 相当于道光年间每岁财政收入四千多万两的三倍还多, 怎么不使中国市场银两稀少, 银贵钱贱呢?
二、日本明治维新物价上涨缘由
自19世纪初期开始, 美国、英国、俄国等不断谋求与日本建立通商关系, 但都遭到当时幕府的回绝。日本所执行的”锁国政策“, 在列强的炮舰威胁下, 被迫开放。1854年, 美国海军抵达江户湾 (今东京湾) , 武力叩关, 胁迫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结束了闭关锁国政策。1858年, 美国和日本幕府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大致内容是:日本承认贸易自由原则以及美国在日的领事裁判权;开放五港通商;允许美国人在大阪和江户居住经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的签订导致了大量外国廉价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 严重打击日本本土手工业;更严重的是日本黄金被套购, 黄金大量外流, 加上手工业凋敝, 导致物价飞涨, 农民、市民、下级武士生活困顿, 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由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1868年1月, 武力倒幕派发动宫廷政变, 建立新政府, 改元明治, 并开始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政策, 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日本明治维新, 政府投入最大力量的近代企业, 都是从发展军国主义出发的, 如它首先着手整顿和扩建幕府时代遗留下来的兵工厂和造船厂, 并新建了大阪炮兵工厂, 制造机器的赤羽局, 制造陆军军服的毛藏厂等军事工厂。1897年, 为了解决军事工业所需要的细铁问题, 更花了19, 200, 000日元的巨额投资创办了八幡制铁所。日本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 国营军需工业走在机械化大工业的前列。日本的铁路建筑、轮船航运、电信等企业, 都是围绕着军事需要而逐步发展的。明治维新促进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力不断增强, 导致其物价不断上涨。
三、新航路开辟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是指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 西班牙在人入侵美洲, 破坏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印加和阿兹提克文明。西班牙人占领中美洲以后, 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据统计, 16世纪一百年间, 葡萄牙人仅从非洲就掠走了276, 000公斤黄金。西班牙的殖民掠夺主要在中南美洲;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后不久, 西班牙人很快就占领了加勒比海一带和印度群岛;1519—1521年间西班牙人征服了墨西哥;1532—1535年征服秘鲁;1536年, 征服智利;1538年, 征服哥伦比亚;1549年, 征服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到16世纪中叶, 西班牙人在中南美洲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西班牙人占领中美洲以后采用了各种手段掠夺当地的金、银、宝物。据史料记载, 他们为了寻找黄金挖掘了大量的坟墓, 甚至神庙中的金银饰品也全被盗走。另外, 还用大量不值价的东西, 如纽扣、花边、眼镜、刮脸刀、镜子等一类美洲当时少有的货品, 以特别昂贵的价格卖给印第安人, 或用这些东西换取当地居民的珍珠、宝石、香料。西班牙人又动用大量的印第安人为他们开采金矿。据统计,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1640年的150年间, 西班牙从美洲掠夺走的黄金约875吨, 白银45, 000吨。到16世纪末叶, 世界贵金属的开采量83%, 已经归西班牙所有。由于印第安人的大批被杀, 西班牙美洲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从1501年开始, 西班牙从非洲往美洲贩卖黑奴。贩卖黑奴的利润是特别高的, 一般都在十倍至几十倍。这样, 从16世纪开始, 非洲的黑人源源不断地运到了美洲。
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 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 引起金银价格下跌, 物价高涨。西班牙当时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 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 货币购买力大大降低。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 可以说得简单明了一点, 就是西班牙等国大肆掠夺金银到本国, 但是本国的各项物资并未增加, 加上人口增加, 以致商品农产品产量不足, 物价急剧上涨, 尤其是粮食价格。通俗地说, 因为黄金的量增加了, 而可供购买的商品只有这么多, 就像纸币印多了不值钱一个道理。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
四、结语
通过比较以上三个国家物价上涨的原因, 不难发现中国物价上涨原因是对外贸易因为鸦片贸易而出现逆差, 而对外贸易当时对外贸易是用白银结算的, 所以大量白银外流, 白银少了当然就贵了。而日本是因为受不平等条约影响, 导致黄金外流, 而列强又用流入的黄金生产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 所以导致物价上涨。再来看看西班牙物价上涨的原因,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 是由于黄金大量流入, 而本国生产力却没跟上, 商品供不应求, 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参考文献
[1]李飞等主编。叶世昌着。中国金融通史第1卷先秦至清鸦片战争时期。2002.05.
[2]郭立珍。鸦片战争前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 (7) .
[3]王德泰。论鸦片战争前的”钱贱“及其社会影响。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12) .
[4]曹敏杰, 韦林珍。清末新政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3.5.
[5]王晶。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日本研究, 1994年第一期。
[6]张旭平, 全志聚。试析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历史教学 (中学版) , 2008 (07) .
[7]于民。近代早期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业经济的兴起与衰弱。潍坊学院学报, 2008, 03.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鸦片战争发生前后中英的较量 | 研究鸦片战争时期水勇的招募与裁撤 |
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因素 | 浅析鸦片战争反推近代中国社会军事发展 |
浅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因素 | 浅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国际处境 |
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朝水师战船的发展进程 | 浅析《京报》英译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英关 |
研究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 研究蒋廷黻笔下的“鸦片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