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的建立中李鸿章的作用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1-03 14:17
虽然北洋海军的覆灭与李鸿章在战略方针、管理机制、用人等方面的失误有极大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李鸿章建立起的这支海军在当时抵社唯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为后来海军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北洋海军的建立中李鸿章的作用”的近代史纲要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浅谈李鸿章与北洋海军的建立
摘要:从1875年清政府下令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到1895年北洋海军于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北洋海军存在了近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李鸿章一直是这支海军的最高领导者。虽然北洋海军的覆灭与李鸿章在战略方针、管理机制、用人等方面的失误有极大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李鸿章建立起的这支海军在当时抵社唯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为后来海军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北洋海军;北洋水师;李鸿章
作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北洋海军的建立,与晚清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密切相关,这个人就是李鸿章。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之中,李鸿章提出建立海军,发展海防事业以抵御内外侵略的建议,由此推动了北洋海军的建立。之后,他又以先进船舰武装北洋舰队,并培养专门人才,建立海军基地等等,将北洋舰队推到了当时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地位。可以说,没有李鸿章,就没有当时的北洋海军。
1.北洋海军建立的背景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自居“天朝上国”的清王朝认识到在自己闭关锁国的几十年中,西方的快速发展已将中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清政府刚刚平定太平天国的叛乱,日本和俄国对中国领土虎视耽耽,资本主义列强又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边疆危机严重。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领土台湾,区区弹丸小国却凭借几艘外购船舰侵犯大清帝国,这使自傲的清政府感到了极大的屈辱,同时也认识到了日本的巨大威胁。李鸿章曾说:“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所以就当时来说,加强海防建设主要是为了防御日本。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南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正在筹建海军,在以他为首的有识之士的推动下,恭亲王奕诉代总理衙门上呈切筹海防的奏折,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恫、用人、持久”等六条紧急机宜,江西巡抚丁日昌提出《海军水师章程》六条,建议成立东洋、南洋、北洋三支海军。在内优外患下,清政府于1875年发布上谕指出“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以为自强之计”,决定“先行试办,实现成效然后推广行之”,“著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沈葆祯督办南洋海防事宜”.后因经费问题,清政府决定先侧重于北洋海军的建设,等到实力具备再“由一化三”.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由此起步。
2.北洋海军的建立
李鸿章在朝廷的支持下,开始全面建设北洋海军。
在船舰配备方面,李鸿章认识到要建立一支强盛的海军,先进的战舰武装是必不可少的。他坚持自造与外购两者相结合的方针,以购买为主,自造为辅。在1865年,李鸿章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厂,次年左宗棠设立了福州船政局,中国已经开始尝试自己建造船只。1875年,李鸿章从英国订购了8艘“蚊子船”.1879年,又另外定购了“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后来他又通过出使德国的李凤苞在德国定购了“镇远”、“定远”两艘铁甲舰、一艘名为“济远”的巡洋舰以及一些鱼雷艇,1885年,三舰抵华。1888年,英国制造的“致远”、“靖远”和德国制造的“经远”、“来远”4舰抵达天津大沽。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大小舰艇总计近50艘,但中国自造的船舰约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在培养人才方面,李鸿章认为“水师为海防急务,人才为水师根本”.早在1867年,福州船政局便设立了前后两学堂,培养专门人才,在甲午海战中做出巨大贡献的邓世昌、刘步蟾等都是第一届毕业生。李鸿章经朝廷批准分别于1880年和188三年设立天津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后来又陆续设立了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枪炮学堂等,并且聘请了一些洋人当教习。这些学堂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为北洋海军提供了人才来源。在海军的基地建设方面,北洋海军初建时,李鸿章将从欧洲购买的船舰停泊在天津大沽口,大沽口成为北洋海军的临时基地。大沽口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北京通向海洋的东大门,是京津的屏障。大沽口设有炮台、船坞和天津机器局是北洋海军军火的生产基地和舰船的早期维修基地。但由于大沽口河道较浅,船坞规模有限,不能满足大型军舰的停泊和维修,因此李鸿章便开始建设旅顺口和威海卫基地。旅顺口拥有建设海军基地的优越条件,李鸿章花了10年时间成功在此修港建坞,并修建了旅顺海岸炮台。威海卫基地是北洋舰队聚泊操练和补给的大型近代海军基地,它的建成,使大沽口、旅顺口、威海卫三处形成了三角防御体系。后为巩固旅顺后路,又在大连湾修建炮台。
随着北洋海军的壮大和多个海军基地的建立,为使海军编制完善和北洋舰队建制规范化,李鸿章主持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共14章,其中对北洋海军的船制、官制、军官升耀、军纪军规、后勤、训练等做了明确的说明。
1883一1885年的中法战争,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尤其是在马尾海战中,福建海军全军覆没。李鸿章建议清政府设立海防衙门。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醇亲王奕靛总理海军事务,李鸿章会办。海军衙门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最高领导机关,它的建立保障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对统一海防、共御外侮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总结
从1875年清政府下令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到1895年北洋海军于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北洋海军存在了近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李鸿章一直是这支海军的最高领导者。虽然北洋海军的覆灭与李鸿章在战略方针、管理机制、用人等方面的失误有极大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李鸿章建立起的这支海军在当时抵御侵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为后来海军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李鸿章积极发展海军事业,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建成了第一批海军基地,增强了我国的海防实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遏制了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的野心,并在甲午战争中重创了日本舰队。改变了我国传统以来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北洋海军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基础,而李鸿章作为领导者和组织者被称为近代海军的奠基人,可谓当之无愧。【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原标题:浅谈李鸿章与北洋海军的建立
摘要:从1875年清政府下令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到1895年北洋海军于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北洋海军存在了近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李鸿章一直是这支海军的最高领导者。虽然北洋海军的覆灭与李鸿章在战略方针、管理机制、用人等方面的失误有极大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李鸿章建立起的这支海军在当时抵社唯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为后来海军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北洋海军;北洋水师;李鸿章
作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北洋海军的建立,与晚清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密切相关,这个人就是李鸿章。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之中,李鸿章提出建立海军,发展海防事业以抵御内外侵略的建议,由此推动了北洋海军的建立。之后,他又以先进船舰武装北洋舰队,并培养专门人才,建立海军基地等等,将北洋舰队推到了当时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地位。可以说,没有李鸿章,就没有当时的北洋海军。
1.北洋海军建立的背景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自居“天朝上国”的清王朝认识到在自己闭关锁国的几十年中,西方的快速发展已将中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清政府刚刚平定太平天国的叛乱,日本和俄国对中国领土虎视耽耽,资本主义列强又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边疆危机严重。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领土台湾,区区弹丸小国却凭借几艘外购船舰侵犯大清帝国,这使自傲的清政府感到了极大的屈辱,同时也认识到了日本的巨大威胁。李鸿章曾说:“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所以就当时来说,加强海防建设主要是为了防御日本。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南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正在筹建海军,在以他为首的有识之士的推动下,恭亲王奕诉代总理衙门上呈切筹海防的奏折,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恫、用人、持久”等六条紧急机宜,江西巡抚丁日昌提出《海军水师章程》六条,建议成立东洋、南洋、北洋三支海军。在内优外患下,清政府于1875年发布上谕指出“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以为自强之计”,决定“先行试办,实现成效然后推广行之”,“著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沈葆祯督办南洋海防事宜”.后因经费问题,清政府决定先侧重于北洋海军的建设,等到实力具备再“由一化三”.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由此起步。
2.北洋海军的建立
李鸿章在朝廷的支持下,开始全面建设北洋海军。
在船舰配备方面,李鸿章认识到要建立一支强盛的海军,先进的战舰武装是必不可少的。他坚持自造与外购两者相结合的方针,以购买为主,自造为辅。在1865年,李鸿章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厂,次年左宗棠设立了福州船政局,中国已经开始尝试自己建造船只。1875年,李鸿章从英国订购了8艘“蚊子船”.1879年,又另外定购了“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后来他又通过出使德国的李凤苞在德国定购了“镇远”、“定远”两艘铁甲舰、一艘名为“济远”的巡洋舰以及一些鱼雷艇,1885年,三舰抵华。1888年,英国制造的“致远”、“靖远”和德国制造的“经远”、“来远”4舰抵达天津大沽。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大小舰艇总计近50艘,但中国自造的船舰约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在培养人才方面,李鸿章认为“水师为海防急务,人才为水师根本”.早在1867年,福州船政局便设立了前后两学堂,培养专门人才,在甲午海战中做出巨大贡献的邓世昌、刘步蟾等都是第一届毕业生。李鸿章经朝廷批准分别于1880年和188三年设立天津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后来又陆续设立了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枪炮学堂等,并且聘请了一些洋人当教习。这些学堂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为北洋海军提供了人才来源。在海军的基地建设方面,北洋海军初建时,李鸿章将从欧洲购买的船舰停泊在天津大沽口,大沽口成为北洋海军的临时基地。大沽口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北京通向海洋的东大门,是京津的屏障。大沽口设有炮台、船坞和天津机器局是北洋海军军火的生产基地和舰船的早期维修基地。但由于大沽口河道较浅,船坞规模有限,不能满足大型军舰的停泊和维修,因此李鸿章便开始建设旅顺口和威海卫基地。旅顺口拥有建设海军基地的优越条件,李鸿章花了10年时间成功在此修港建坞,并修建了旅顺海岸炮台。威海卫基地是北洋舰队聚泊操练和补给的大型近代海军基地,它的建成,使大沽口、旅顺口、威海卫三处形成了三角防御体系。后为巩固旅顺后路,又在大连湾修建炮台。
随着北洋海军的壮大和多个海军基地的建立,为使海军编制完善和北洋舰队建制规范化,李鸿章主持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共14章,其中对北洋海军的船制、官制、军官升耀、军纪军规、后勤、训练等做了明确的说明。
1883一1885年的中法战争,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尤其是在马尾海战中,福建海军全军覆没。李鸿章建议清政府设立海防衙门。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醇亲王奕靛总理海军事务,李鸿章会办。海军衙门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最高领导机关,它的建立保障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对统一海防、共御外侮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总结
从1875年清政府下令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到1895年北洋海军于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北洋海军存在了近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李鸿章一直是这支海军的最高领导者。虽然北洋海军的覆灭与李鸿章在战略方针、管理机制、用人等方面的失误有极大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李鸿章建立起的这支海军在当时抵御侵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为后来海军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李鸿章积极发展海军事业,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建成了第一批海军基地,增强了我国的海防实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遏制了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的野心,并在甲午战争中重创了日本舰队。改变了我国传统以来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北洋海军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基础,而李鸿章作为领导者和组织者被称为近代海军的奠基人,可谓当之无愧。【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上一篇: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李鸿章
下一篇:李鸿章海防观念的发展变化
相关论文推荐:
李鸿章洋务运动对电报业的推动作用 | 李鸿章海防观念的发展变化 |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李鸿章 | 李鸿章“防日”思想及其评价 |
李鸿章的外交理念与实际外交活动 |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相处经历 |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行事作风比较 | 李鸿章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
晚清时期李鸿章的宗藩关系观念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