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那么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鸦片战争爆发的客观必然和它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深远影响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呢?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经济背景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
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而当时英国等一系列欧洲国家都主张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对于经济危机没有过多的考虑。严重的生产过剩使资本家不敢投资,利润源源不断变成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1819年为 360万英镑,1820年为820万英镑,1821年为1120万英镑,1822年为1010万英镑,1823年为1270万英镑。于是,相似的一幕又上演了。从1821年到1825年,伦敦交易所共对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家发行了4897万英镑公债,而英格兰银行对国内私人贷款却急剧萎缩。这些公债转过来又成为对英国商品的购买力。英国输往中南美洲的棉纺织品从1824年的150万英镑,激增至1825年的395万英镑。出口猛增一方面刺激生产和投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则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再一次使供给严重超过需求。1825年下半年,物价终于开始下跌,而南美洲投资也被证明是一场豪赌。投机商人和银行首先大量破产,继之第七次危机席卷英国主要工业部门。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机器工业首次受到危机的严重袭击。
而此时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 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并以此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名海盗,英国侵略者借口此事件进行干涉并伴以武装挑衅;同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率军来华,暗中与英国侵略者结盟并联合美俄构建了四国联合战线。1857年12月,英法侵略者攻陷广州;1858年5月,侵略军攻陷大沽、天津,此时侵略军的炮筒直指紫禁城!腐朽的清王朝急忙派遣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去天津向侵略者求和。1858年6月26、27日,清廷分别于英法订立《天津条约》。11月8日,英法又逼迫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859年6月20日,英法联合发动大沽战役,这场突如其来的没来由的战役,让清军措手不及,只能被迫还击。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人性的贪念让他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将“万园之园”化为一堆堆败瓦颓垣。参与焚烧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戈登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1860年10月,无力抵抗的清廷由奕出面与英法侵略者签订《北京条约》,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迅速加深。
二、两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深远影响
(一)、海关行政管理制度及对外政策变化
两次战争用武力叩开了中国的国门,在此先谈一下清代海关的变化。
早期,清政府对西方各国基本上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对外贸易。当英皇派遣使团出使中国,试图与清政府建立相对开放自由的贸易关系是,当时执政的乾隆皇帝一口回绝,理由倒也简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可是现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用暴力将中国的海关自主权硬生生地剥离,更有一些殖民主义者察觉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列强共同争夺的国家中建立一个完全殖民地性质的海关机构,事实上是很难行得通的。”咸丰九年(1859),在海关司税李泰国的紧逼下,清廷将总税务司升格为中国海关行政的最高首脑,并委任李泰国为近代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这位大英帝国的海关代表,不仅“霸占”了中国海关的最大权利,还在其任期内将司税改为税务司,税务司的实际地位就相当于各地海关行政之最高长官。此外清廷的海关系统还包括:海政局、同文馆和邮政局。
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武力、利诱官员等手段进一步控制了清廷海关大权,为其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及初级产品提供了便利。
(二)、清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的积极经济意义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以英国为首的侵略势力在北京直接控制了中国封建政权。英、美、俄、法等国的公使联合干涉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此时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速相适应是封建政权的显著地买办化。从清朝封建统治集团本身的变化上说,一批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并与外国侵略势力关系更密切的买办化官僚产生了,即所谓的洋务派。他们为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扩大本集团的势力,开展各种洋务活动,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以下的积极意义:
1)先进生产力及生产方式的引进,特别是新式产业、新经济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洋务运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创办近代新式产业的活动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又以创办军事工业为开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有1865 年江南制造总局、1866 年福建船政局、1867 年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等,它们主要制造船舶、枪炮和弹药。中国的海运事业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开始设立招商局。招商局在洋务运动期间通过与外国竞争逐渐取得了有利地位。此外,还开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漠河金矿等民用性企业20 多个,同时还有百余家小规模的民办企业,修筑了360 多公里的铁路。洋务派军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后期这类企业开始向商品化生产方向努力,这些都促进了中国生产力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鸦片战争后我国陈旧观念的转变 | 鸦片战争下中西文化冲突与演变 |
鸦片战争带来的灾难与反思 | 鸦片战争前后道光皇帝的心理变化 |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受鸦片战争的影响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状况与改善对策 |
鸦片战争前后社会存在的矛盾探究 | 鸦片战争前后的西传的影响探究 |
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的影响 |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财政情况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