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起因与特征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1-03 14:17
受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中国妇女几千年来遭受封建宗法制度的残酷迫害和摧残。妇女斗争仅局限于分散且力量薄弱的范围内,始终无法摆脱失败、悲惨的命运。但是,五四时期特别是爆发于 1919 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妇女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斗争精神,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潮。五四时期是一个历史转折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民主进步潮流的发展。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无产阶级开始独立地走上政治舞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一、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概况
近代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 19 世纪末的戊戌维新时期,先后在戊戌维新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形成三次高潮。
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妇女解放事业作为维新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不缠足运动和兴办女学运动作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切入点,谋求妇女形体和精神上的解放,以此揭开了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但戊戌维新毕竟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本身具有阶级局限性,它只把妇女解放运动作为实现社会变革的一种手段,不可能获得成功。戊戌政变后,妇女解放进程受到阻碍,直到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系统地传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才有了新的起色。
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妇女理论大量传人中国,国内理论界也出版了《女界钟》等资产阶级解放理论专着。在妇女解放思潮的推动下,这一时期妇女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部分妇女表现出较大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辛亥革命后,知识女性掀起了参政的热潮,但是这种要求却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
五四运动时期是推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过程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意识到离开女性的解放,人的解放也是不可能的。于是妇女问题再次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问题,人们对妇女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反思,这与戊戌、辛亥革命时期人们主要关注妇女应尽的义务和应享有的权利相比,显然前进了一大步。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妇女解放运动一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不断地前进。至此,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5]
二、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现实的因素在内。
(一)经济独立是根本原因
从根本上说,经济问题是妇女问题的根源。李大钊指出:妇女不是从来就受压迫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经济问题一旦解决,……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1]从而揭示了妇女问题的本质。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不断深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受到强烈地冲击,并逐步走向解体。尤其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给封建经济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封建经济的崩溃。这种现象使得妇女经济地位上发生了变化,自身地位得以提高。这是妇女摆脱被束缚、被压迫和控制的根本原因。
(二)思想解放是先导
反帝爱国和民主与科学是五四运动的两个鲜明主题。爱国民主运动,促成了妇女运动的高涨。新文化运动把妇女解放问题作为反封建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的创办,是倡导妇女解放的一块最重要的阵地。新青年登载了许多有关国内外妇女解放的文章,开辟专栏,并发表文章讨论男女平等、女子教育、参政等问题。新文化运动既传播了世界妇女运动和民主主义思想,又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主义,为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妇女斗争作了理论上的铺垫和思想上的启蒙。
(三)斗争实践是经验准备
20 世纪初,知识女性的出现,是中国女性从传统向近代转化的重要标志。五四运动一开始,觉悟的知识妇女们首先崛起,尤其是辛亥革命以来的斗争实践丰富了中国女性的斗争经验,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做了实践上的准备。同时,一批杰出革命女性的出现,对感召妇女解放运动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反传统的知识女性把秋瑾视为革命的楷模,先行者孙中山也对其十分崇敬,并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说:“光复南京之功,浙江死义最烈,秋瑾女士尤为革命之先健者。”[2]女性高昂的爱国激情和卓有成效的组织与活动,不仅使五四精神深入人心,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且也使妇女们得到极大的磨炼,并为自己探索出一条获得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四)五四变革是推动力
五四运动产生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又发生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特定历史阶段,它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股巨大的思想解放浪潮冲击着妇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也深入妇女人心,打开了她们封闭的思想。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成为新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形式”.[3]作为五四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妇女解放运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它是自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和总结。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上一篇:五四时期欧美留学生反帝爱国行为
下一篇:怎样认识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
相关论文推荐:
报刊在清末女性解放中的作用 | 五四运动中河南政府与学、商的互动研究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三种分化倾向 | 五四时期学生与政府的真实关系研究 |
五四时期现代新文化建设研究 | 怎样认识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其评价 | 胡适与五四运动的关联探析 |
五四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