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史学界对鸦片战争这段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场战争的本质状态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英国外交部鸦片战争档案的解密,拨开了这段历史的层层迷雾。
以往鸦片战争研究涉及浙江战场寥寥无几。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史学界对浙江战场研究是不充分的或者说对浙江战场的研究没有引起史学界广泛的兴趣和足够的重视,很显然浙江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被低估了。本文根据中方档案①和英方档案②及有关实物资料对英军犯浙原因,鸦片战争爆发地、主战场及民众抗英第一枪等问题作些探讨,管见所及,以求匡正。
一、浙江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侵占目标
近现代史学界多根据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所说“夷船至粤旬余,无隙可乘,遂乘风窜赴各省”,梁廷枬《夷氛闻记》所说“夷船盘旋洋外,知要口无隙可乘,坐待非计,遂驶三十一艘赴浙江”③等史论,将英军攻占浙江说成是因广东、福建防守严密,无隙可乘的一种伺机行动。而事实上,英军犯浙是英国政府有预谋、有计划、有步骤的一次军事侵略行动。
浙江被英国人所认识是在明朝嘉靖年间。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葡萄牙等国殖民者通过地理大发现来到浙江舟山双屿港进行国际互市贸易。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侵略者在这一时期虽然注意到了浙江,但它的主要目标还在掠夺印度,并强迫当地农民栽种罂粟,制造鸦片。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 1548 年),明军捣毁葡萄牙殖民地双屿港后,已垂涎三尺的英国侵略者步葡萄牙殖民者后尘,企图把浙江舟山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当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 1685 年)开海禁,在浙江宁波设浙海关之际,定海设立了“红毛馆”,准许外国商人在舟山进行贸易,在英国人眼中,浙江是英中通商的理想之地。
1793 年,英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全权特使的政府代表团对中国进行访问,马戛尔尼根据英国政府的指令,以照会形式向清政府提出六项要求,其中关于浙江的就有两条:“一是开放舟山、宁波和天津为通商口岸。
二是将舟山附近一个不设防的海岛让给英国,以便英国人居住和收存货物”④。当时被乾隆帝断然拒绝。1816年,英国政府又派出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来华,其使命与上次基本相同,未果。1833 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垄断权,派律劳卑勋爵为“驻华商务总监督”,代表英国政府常驻中国,以代替原来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长期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效力的传教士郭士立等人曾先后上书英国政府,极力鼓吹“占领浙江舟山,并在岛上建立英国商馆,实施英国法律”⑤。
1836 年 12 月,义律继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当年 11 月 19 日,他建议英国政府派一名官员随同一支英国舰队前往舟山岛,以便向清政府投递英国女王和英国外交大臣的信件。他还建议这支舰队未得到英国政府指令以前“,不要离开舟山”.如果清政府派军上该岛,就应“提出抗议,必要时加以阻止”.同一份备忘录中还写到,他们对舟山“已经很好地测量过,是十分安全;它位于宁波这座大城市附近,而且距离南京不很远;该岛的地位可以用一支海上部队防守,而且有能力供养它本身的居民和那支(英国)部队,不需要大陆援助”⑥。从义律这份建议中可以看出,英国侵略者当时对浙江舟山已有相当的了解,并早已对它抱有野心。
1839 年 6 月 3 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决定向中国派出“远征军”,发动侵华战争。
1840 年 2 月 20 日,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任命懿律和义律为全权代表主持侵华事宜。在此之前,巴麦尊在致义律的密件中,除了杀气腾腾地狂叫对中国要“先揍一顿,然后再做解释”外,就是重申要他“占领舟山群岛”,因为“该群岛位置处于广州与北京的中途,而且靠近可航行的大河的河口,从各方面看均宜于将总指挥部设在该群岛”⑦。
1840 年 2 月 20 日,巴麦尊下达正式作战方案,“按照女王陛下政府的意见,远征军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在珠江口建立封锁……女王陛下政府想要远征军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占领舟山群岛并封锁该岛对面的海口,以及扬子江口和黄河口”⑧。
1840 年 2 月 21 日,义律在给海军少将梅特兰的密件中说:“舟山群岛良港众多,靠近也许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如果英国占领舟山群岛的某个岛屿,而且皇帝也允许其人民可以在那里与我们贸易,该政府的第一步措施无疑将是宣布它是各国船只进出的自由港和建立适中而自由的关税。我相信,在这样的一个基地上必定可以获得这样的权利,这个基地不久便会成为亚洲最早贸易基地,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基地之一”⑨。从中可以看出,自 18 世纪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英国为了占领中国市场,一贯把夺取浙江舟山作为对华扩张的主要目标。所以,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把浙江舟山作为首要目标,决不是偶然的,也并非广东、福建防守严密,侵犯不能得逞而转犯舟山,而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侵略行动。所以,过去不少史学著作过分强调粤闽海防,这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和历史事实。
二、浙江是鸦片战争的爆发地和主战场
目前,史学界对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有各种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1839 年 9 月 4 日(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的九龙之战,是鸦片战争爆发的起点”;有的认为“1839 年 11 月 3 日”(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穿鼻之役,实为全战中的第一役“;也有认为”1840 年 6 月下旬,英舰抵达广东海面,宣布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笔者则认为,1840 年 7 月 5 日下午 2 时,英军大举入侵浙江定海,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英国政府虽然早已确定对华武装侵略政策,但林则徐在 1839 年 6 月虎门禁烟,给英国政府发动这场可耻的鸦片战争提供了一个借口。虽然,英国政府在 1839 年 10 月 1 日召开了内阁会议,决定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但迟至 1840 年 2 月 20 日,外交大臣巴麦尊根据英国政府的意图给海军少将懿律和海军上校义律才下达最后侵华训令,”远征军要执行的第一步行动应该是封锁珠江;远征军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占领舟山群岛;最后一件事是去渤海湾,将第三份副本及其译本送上岸,以便转到北京“⑩从 1840 年 6 月 21 日起,这支由懿律和义律率领的”东方远征军“才陆续抵达中国。因此,1839 年九龙之战和穿鼻之役都在英政府对华作战训令下达之前,所以九龙之战和穿鼻之役不能认为是战争的爆发,应视为双方军队的局部摩擦。
第二,英国侵略军从 1840 年 6 月下旬侵入广东海域,其目的是封锁珠江。从英方档案来看,英军并未准备在广州进行规模战斗。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致海军部勋爵专员们的机密文件中说:”远征军离开新加坡后,首先开赴珠江口,以便有效地封锁那个地区,捕捉并扣押附近容易到手的一切中国船只。但切忌在那个地区的岸上试图进行任何军事行动,除非是为了封锁目的地或控制和扣押船只而必须采用的军事行动,广州离北京太远了,不宜在那里采取什么决定性的行动;这种打击行动,若想有效,就该在靠近首都的地方进行……封锁了珠江并公开化后,海军司令应该向北进发,采取措施切断厦门与台湾之间的交通。应该封锁舟山群岛对面通往杭州府的海湾,还应该封锁扬子江口和黄河口。应该用武力占领这样的地方,最适合成为永久性占领的司令部,如舟山群岛这样的地方……以便打开与中国政府会晤的大门“.由此可见,英军侵入广东,封锁珠江,可以说是鸦片战争的前奏,不能说就是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
第三,英国侵略军攻占舟山,鸦片战争爆发。1840 年 7 月 2 日,英军舰船陆续驶入定海港。7 月 4 日下午,英军派”威厘士厘号“舰长赴总兵张朝发战船发出战书,勒令清军在”半个时辰“(实为六个小时)内交出县城及全岛,否则开炮攻城。水师总兵张朝发和定海知县姚怀祥等将领拒不投降。5 日下午 2 时,海军司令伯麦下令开战,”威里士厘号“首先开炮,接着”康威号“、”鳄鱼号“”、巡洋号“等相继开炮。定海水师总兵张朝发率水师 2000 余人在城外道头奋力迎战,由于双方火炮性能及弹药质量的差异,短短九分钟内清军便无还击能力,英军在定海道头登岸。姚怀祥带领城内官兵继续抵抗。至四更时,英军从东门梯城而入,定海城被英军攻陷。知县姚怀祥投梵宫池殉国,水师总兵张朝发在撤退途中亦牺牲。此次战斗从 5 日下午 2 时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这是中英双方首次大规模的正式交战,从而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第四,浙江不仅是鸦片战争的爆发地,而且还是鸦片战争的主战场。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推行”上不可以失国体,下不可以开边衅“的对外政策。期间,道光帝战和不定,以轻开边衅的名义将林则徐革职,又以失国体的罪名将琦善惩办。从档案资料反映,从定海失陷到浙江陆上反攻,尽管道光帝一度主战,琦善妥协退让,以及伊里布出于中英实力悬殊考虑而言守外,各省疆吏无不言攻剿,朝野上下,更是一意主战,并对琦善妥协误国行径纷纷表示谴责。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文明冲突 | 清军在鸦片战争中情报错误的缘由 |
清王朝不发布《南京条约》的内幕 | 浙东战役中英军的情报战及其影响 |
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对“华夷”体制的抵制 |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我国的国际困境 |
林则徐“谎言”引起鸦片战争不实 | 鸦片战争是一场货币战争 |
鸦片战争中“鹰派”林则徐与“鸽派”琦善 | 道光帝的心理性格特点及其对鸦片战争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