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 1513 -1578) ,字肃卿,号中玄,晚号中玄山人,河南新郑人。嘉靖二十年( 1541) 登进士第,由此 登 上 政 治 舞 台,从 政 30 余 年。隆 庆 四 年( 1570) ,官至内阁首辅兼掌吏部事。因张居正“附保逐拱”,故隆庆六年( 1572) 六月被罢官,万历六年( 1578) 去世,谥“文襄”,享年 66 岁。他在求学、从政、主政和赋闲时期,结成了诸多社会关系网络,其中姻亲关系和乡梓关系是其重要方面。梳理和考述这种关系,对研究河南新郑高氏家族的世系概况,分析高拱在地方上的社会活动,还原高拱作为政治家的鲜活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姻亲关系
据高拱《诗文杂着》、郭正域《高文襄公墓志铭》和清乾隆《新郑县志》等史料记载,与高拱及其直系亲属结成姻亲关系的约有七个家族,即鄢陵刘氏家族,中牟张氏家族,祥符孟氏、郭氏和曹氏家族,钧州李氏和连氏家族。其中,包括已有婚约而未成婚的1姻亲刘巡,字豫田,号宪甫,河南鄢陵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刘璟,父刘讱均曾任刑部尚书。刘巡以父刘讱荫官,初任左府都事,后升顺天府治中,累官江西南康府知府。高拱的三妹孺人高氏与刘巡为姻亲关系。高拱之父尚贤与刘巡之父刘讱同年,正德五年( 1510) 同举于乡,十二年同第进士,且“意气相许交密,而敦谊埒昆弟,以鄢距新郑百里而近,预有婚媾之盟”[1]780.孺人高氏生于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九日,刘巡生于嘉靖九年,小孺人高氏二岁。订婚日期为嘉靖十四年春,于嘉靖二十三年冬结婚。婚后生有二男五女。孺人高氏因生少女中寒,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卒,时年 29 岁,葬于嘉靖丙辰( 1556) 二月十八日。其后,高拱撰《刘室孺人高氏墓志铭》[1]781.刘讱,字思存,号春冈,生于成化十九年( 1483) 十一月,历官监察御史、通政参议、大理寺卿、刑部侍郎、工部和刑部尚书等。因阳武知县王联之子诬告,被罢官。嘉靖三十八年九月卒,享年 77岁。其后,高拱曾为刘讱撰写行状[2]796 -803.
姻亲张孟男,字元嗣,号震峰,河南中牟人,生于嘉靖十三年,为高拱妻张氏的侄子。孟男出身官宦世家,其十二祖为元代礼部尚书张圭,高祖为屯留令,曾祖张嵩积善行孝,以孝着称。祖父为周府审理,父以文教被赠为太子少保。嘉靖四十四年,孟男中进士,初授广平府推官,历官刑部员外郎、尚宝司1尚书、南京户部尚书等。隆庆六年六月,高拱罢官,时任尚宝司司丞张孟男送别高拱。孟男至文襄邸,“文襄反袂拭面,涕泪沾袍怖哉! 诸大夫遂无化我也。吾早不知子,生无相见,死无相哭。公从容慰藉曰: 四时之序,成功者退,士之甚勇之甚,何为此言?
幸而退足改乐耳。质明,携箪食与脡脯,祖文襄于郊”[3]卷9.万历三十四年,孟男卒,享年 72 岁。其因生前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且勤于政事,政绩卓着,死后被追封为太子太保。
姻亲孟淮,字豫川,号卫原,河南祥符人。嘉靖十七年戊戌科进士,历官都御史、巡抚山西改应天府尹。孟淮娶苏氏,生四子三女。其中,高拱长女启祯“许都御史孟君淮子兆梅”[4]1404.但因启祯早逝而未成婚。启祯生于嘉靖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高拱侧室曹氏所生。两年后,高拱奉使归家,携启祯由京师归新郑老家抚养。嘉靖三十七年二月十八日,启祯 殁,年 仅 15 岁。高 拱 曾 作《启 祯 儿 权 厝记》[5]782,以示纪念。孟淮三女许聘高拱侄子高务本,孟淮四弟孟洙(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至知府)二子兆祯,聘高拱五弟高才之女为妻。故此,高拱云: “拱等辱交贤胤,素崇友道。婚嫁相期,葭莩联好。”
[6]824“予与京兆公素厚善,而又兄弟相联姻,固今朱陈也。”
[7]778姻亲郭中,河南祥符人,陕西按察司副使郭凤翱之子,举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官至广平府知府。与其父郭凤翱、其叔郭凤仪俱有名。高拱次女启宗曾“许广平知府郭中子坤,并未有行”[4]1404.启宗生于嘉靖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九日,为高拱侧室曹氏所出。高拱曾言: “儿四岁矣,遂携至京师。丁巳,许聘大梁郭知府之子坤。戊午,郭氏纳征,拟一二载间议亲迎。”
[8]781然而,启宗于嘉靖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夭折,时年 14 岁,与郭坤并未真正成亲。
姻亲曹金,字汝砺,号傅川,河南祥符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南通州知州。隆庆改元,迁山东兖州府同知,累迁陕西左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后引疾请归。高拱三女五姐“适兵部侍郎曹金次子治和”[4]1404.五姐生于嘉靖二十九年四月十四日,殁于四十二年十一月初三日,年仅 14 岁。高拱撰墓记曰: “予为编修时,以嘉靖庚戌四月十四日生儿京邸,其生母曹氏……予方议卜居大梁,冀他日与儿朝夕,乃遽有此。方病时,会予仲兄户侯自家至,为视医药,既乃视含敛,周悉诸内姻,闻者皆来,哭尽哀曰: 安有若斯之年,而聪明慧懿乃若斯也! ”
[9]783 -784万历六年,高拱病逝后,张居正与告归家居的曹金曾有五次书信往来,叙说与高拱的深厚情谊,乞请恤典及其嘱托代为撰写行状等事宜,言: “玄老行状,事核词工,足垂不朽。不榖不过诠次其语,附以铭词耳。”
[10]439然曹金所撰高拱行状,不见史载。
姻亲马颖谷,生年、籍贯不详,官至顺天府府丞,为高拱五弟高才之亲家。两家结缘于父辈同年乡试科举,高拱与马颖谷又同出贾咏之门,故有通家之谊。马颖谷卒于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其后,高拱为其撰祭文[11]819.
姻亲连格,字小嵩,河南钧州人。嘉靖四十三年中举,万历五年登进士第。初任大同知县,后官终御史。连格之子得寿娶高拱嗣子高务观长女和三女为妻。务观“女五人: 长适大理寺左少卿连格子生员得寿,早卒,因亲不忍割股,以三女续焉”[4]1405.连格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连泮,号嵩阳,由生员任霍山县典吏。泮好学,文章有名于时,与新郑高存庵兄弟、襄城姚文轩、颍上( 今安徽颍州) 邢后坡、大梁( 今开封) 曹少川、长葛朱兰皋、张元进,号称“中原八俊”.泮死时,两个儿子连格、连标年幼,由友人张元进抚养成人。后格、标二人相继登进士第。
姻亲李乘云,字子雨,号荆阳,河南钧州人。嘉靖十年举人,十一年进士,十五年初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二十一年任平阳州知州,二十七年任霸州兵备,三十二年辞官归里,不久辞世,享年 47 岁。高拱曾为其撰祭文[12]820 -821.姻亲李登云,字子渐,号钧阳,乘云之弟,嘉靖十三年举人,十四年进士。初授大理寺评事,曾奉诏修1州北八里营。此前,登云始任金吾卫指挥佥事时,高拱曾撰序示贺[13]725 -726.
姻亲李凌云,字子鹏,登云之弟,嘉靖十三年中举,十七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历任兵部员外、郎中,后任重庆府知府。调任湖广兵备副使后,因母亲去世返里,后又升山西右参政,上疏辞谢。卒于家。乘云同胞七人: 长乘云、次登云、次凌云、次披云、次望云、次庆云、次灿云。乘云、登云、凌云三登甲科,时有“河东三凤”之誉。
二、乡梓关系
高拱在求学任教、从政主政以及罢官乡居期间,在河南新郑故里及其周边州县结成了广泛的乡梓关系。这些乡梓既有前辈、同辈和晚辈,也有恩师、同门和弟子,还有同年、同僚和好友。乡梓魏廷璧,号南坡,河南鄢陵人,以义授承事郎。嘉靖二十一年八月,廷璧八十大寿,高拱为其撰寿序,曰: “岁壬寅,鄢陵魏公寿八十,八月某日维厥诞辰……高子既闻斯命也,不获辞而又无所加于公之言也,乃为述之而有斯序。”
[14]732 -733乡梓陈东光,字叔晦,号平冈,河南钧州人。嘉靖十四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时大学士考评陈东光所撰《原政论》《读五伦书有感诗》等文,皆占第一,名声大振。东光历官翰林院检讨、江西瑞州知府、四川布政使等,卒于官。此前,高拱曾为其父陈淮滨分教徽州撰序,曰: “淮滨先生,钧之良士也。
钧固多才,而博学能文辞者尤称淮滨,乃其行亦卓不伦,固所谓学之有本者也。”
[15]727乡梓朱家相,字伯邻,号南川,河南归德( 今商丘) 人,生于正德四年十一月,嘉靖十七年进士。嘉靖二十二年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后调兵部郎中。嘉靖三十年十一月卒,享年 43 岁。其后,高拱为其撰墓志铭,略曰: “伯邻性仁孝,事亲务得欢心,不专潃瀡,与人谦和无忤……嗟乎! 予与伯邻同乡荐也,而又同朝久,交谊最深,则胡可以铭。”
[16]759乡梓许赞,字廷美,号松皋,河南灵宝人。生于成化九年七月,弘治九年( 1496) 进士,授大名推官。
嘉靖十五年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后迁刑部侍郎,以辨疑狱、公断案而知名。嘉靖二十二年晋吏部尚书,入阁参与机务。因政事尽决于嵩,故上疏休致。致仕后,在郑州黄河岸边建许家花园,占地 540 亩,遍植奇花异木。嘉靖二十七年七月卒,享年 76 岁,谥文简。因高拱与许赞同在秘阁,交谊深厚,故高拱为其撰碑铭[17]742 -744.
乡梓徐泮,字崇教,号潢涧,晚号守庵,河南固始人。生于弘治五年,嘉靖四年举于乡,八年登进士第,任山东青州府知府。嘉靖三十一年六月卒,享年61 岁。高拱为其撰墓表云: “公宦况素薄,既释位实副初志,即闭门谢客,阅书史,训迪子姓,不复谈及世事。时或集亲友,道旧故,雅歌投壶,陶陶遂遂,有靖节之风焉。”
[18]746乡梓晁德龙,字时见,别号南庄,河南颍川( 今禹州) 人。生于成化十三年,少失学,于诸子必择师教之。嘉靖三十三年七月卒,享年 78 岁。其后,高拱为其撰祭文[19]820.又应德龙长子、同年晁瑮之请,高拱为其撰行状,略曰: “惟是愿得巨公名笔,铭诸隧道之石,垂托不朽。庶哉可纡予终天之哀。矧先行实有足述者,愿撮其凡以备采择。拱辱通家后,义不可以辞,乃为撰叙其事。”
[20]813晁瑮,字石君,号春陵,明文学家和目录学家。嘉靖二十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官至国子监司业。家富藏书,藏书楼名“宝文堂”,着有《晁氏宝文堂书目》3 卷。
乡梓王邦瑞,字维贤,号凤泉,河南宜阳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广德州知州。嘉靖时,历官南京吏部郎中、陕西提学佥事、固原兵备副使,后升佥都御中,巡抚宁夏。召为兵部侍郎,并改吏部。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奉命总督京城九门,后擢兵部尚书。因王邦瑞为咸宁侯仇鸾所诬陷而落职。嘉靖三十九年六月起故官,四十年十二月卒,享年 67岁。赠太子少保,谥襄毅。不久,高拱为其撰行状,略曰: “历官四十余年,所至必有建立,百姓爱戴如父母,每有去后之思。律己甚严,秋毫无染。自关中提学被谪抵家,止余俸金七两,朝夕不继,乃躬耕宜阳之廉庄以自给。”
[21]795乡梓宋伊,字汝任,号陟台,河南裕州( 今方城)人。生于正德十一年九月,嘉靖二十五年举于乡,二十六年登进士。历官昆山令、户科给事中等职。嘉靖二十七年十一月卒,年仅 33 岁。其后,高拱为其撰墓志铭。略曰: “嗟乎! 予自登第友天下士,始识汝任,实心许其贤,乃汝任亦雅善予,事多予咨不间肝膈,予以是益稔知其蕴有遐期,讵谓其不胤短死至是惨乎?”
[22]761乡梓尹百祥( 1525 - 1598) ,字巨川,河南郑州人。因医术高超,被誉为“尹神仙”.嘉靖末年,尹百祥进京会见高拱返郑时,高拱便挥毫赋诗一首:“乌头早续杏林春,远志高标更除尘。厚朴晚须成大器,从容金尚德润身。百年阴德当归后,六枝神功独活人。别玄参辰应念我,天南星斗望中深。”
[23]682诗文每句嵌有一味中药名,赞颂尹巨川博大精深的医术和高尚医德。
乡梓张卤,字召和,号浒东,河南仪封( 今兰考)人。生于嘉靖二年,嘉靖三十八年进士,任婺源、高平县令,拜礼科给事中。隆庆四年晋太常少卿、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巡抚浙江。万历六年巡抚保定,提督紫荆、倒马等关。因忤逆当朝首辅张居正,乞休。万历二十六年卒,享年 76 岁。此前,高拱曾为张卤之母撰墓志铭,曰: “嗟乎! 予与都宪雅厚,固秘知太恭人贤也,何可以不铭。”
[24]775乡梓张一桂,字稚圭,号玉阳,河南祥符人,生于嘉靖十九年,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因主持顺天府乡试,遭流言蜚语,调南京兵部员外郎。万历六年,高拱病逝,张一桂为其撰祭文,云: “瞻彼中州,相业炳焕。文达称才,文靖能断。
公生其后,实绍其芳。匪芳则绍,实集其长。偶罹霜露,何恙不已。彼苍弗整,台光夜圮。声闻五位,恩恤骈蕃。哀荣终始,怡然九原。”
[25]1392万历十八年,张一桂改南京国子监,终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万历二十年八月卒,享年 53 岁。
乡梓范守己,字介儒,河南洧川( 今长葛) 人。
隆庆四年中举,万历二年进士。历任云间司理、南京户曹、山西提学、秦中参议、建昌兵备、兵部侍郎、太仆卿、总理钦天监等职。范守己不仅学问渊博,而且为人耿直,秉公持正,为隆庆六年六月张居正“附保逐拱”大鸣不平。故此,他于万历十一、十二年连上《险邪大臣阴结奸党渎乱朝政贼害忠直乞加追戮以正法纪疏》《代高少师张夫人昭雪抑枉疏》和《代高少师张夫人乞补恤典疏》[26]1376 -1389,为高拱辩诬鸣冤,乞赐赠谥恤典,并赋诗《次新郑恸高少师肃卿》[27]1726,以示怀念。
乡梓郭朴,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河南安阳人。
嘉靖十四年进士,四十年、四十四年两任吏部尚书,四十五年三月,郭朴兼任武英殿大学士,与高拱同时入阁。十二月,穆宗即位。徐阶草拟遗诏,未同高拱、郭朴商议,引起高、郭不满。隆庆元年五月,高拱被劾回籍,九月郭朴致仕。万历二十一年卒,享年83 岁。赠太傅,谥文简。郭朴与高拱有同乡之谊。
嘉靖四十二年三月,郭朴之父静庵卒。其后,高拱曾为其撰祭文,略曰: “久辱通家,夙瞻福履。德容在目,德音在耳。九源难作,感念曷已。有腥在俎,有酒盈樽。有恸充臆,宣之以文。公灵有知,闻乎不闻?”
[28]818乡梓吴三乐,河南洛阳人,嘉靖二十年进士。嘉靖二十九年八月,三乐之父吴瀚卒,享年 65 岁。其后,高拱为其父撰行状,略曰: “三乐既请恤典于上,将奔归,以某年月日举窀穸之事。惟玄堂之石,冀得师相元老名笔,垂托不朽。拱辱通家,后且在中秘与车驾司同笔砚,久知公懿行为详,故谨撮其大较,仰备采择,然实有未能殚述者焉。”
[29]805乡梓郜永春,字子元,号仰遽,河南长垣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南陵知县,后升河南监察御史。
未几,出巡河南,提出河南盐法败坏是因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所致。其主张与权臣不合,遂乞请归里,隐居十六年。万历十五年再起,官至山西按察使。着有《问学直指》《廉吏规鉴》《论孟大义》等。隆庆五年,郜永春于新郑城内为高拱立过街石坊,额题“少师大学士”[30]1374,纪念高拱功德。
乡梓杨相,字君佐,河南新郑人。嘉靖七年,拱父尚贤曾撰《杨处士墓表》。高拱言: “先大人撰述八泉先生( 杨相子杨自效) 之翁若母( 刘氏) 也,在嘉靖戊 子 ( 1528) 夏,其 勒 石 之 日 为 丁 未 ( 1547)秋。”
[31]495杨相生于景泰五年( 1454) ,卒于嘉靖四年,享年 72 岁。杨相娶刘氏,卒于正德十三年,享年64 岁。高拱撰《墓表》略曰: “呜呼! 处士可谓夫矣,育德而晦。孺人可谓妇矣,积善而贻。然则不求为身之荣,而终为后日之名; 不求为家之润,而终为子弟之享。”
[32]494乡梓马文升,字负图,号约斋,河南钧州人。景泰二年进士。成化年间,历官左副都御史、辽东巡抚、南京兵部尚书。弘治二年迁兵部尚书,又改吏部尚书,少师兼太子太师。正德元年被劾乞休,五年六月卒。谥端肃,享年 85 岁。家居期间,马文升建造“明农堂”庄园,在今禹州市梁北镇秦村观耜园处。
嘉靖二十一年,高拱为“明农堂”撰对联云: “一片野心都被青山留住,九重丹诏休教彩凤衔来。”
[33]688乡梓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人。生于成化十年,弘治十五年进士,嘉靖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嘉靖二十年,因勋臣郭勋事牵连罢归。嘉靖二十三年九月卒,享年69 岁。其后,高拱为其撰行状云: “甲辰九月七日以疾终,士林闻之,无问识与不识,咸出涕曰: ‘嗟嗟!浚川翁没矣! ’巡按吴君以公盛德,不果用而止,乃与巡抚清戎者会疏论公一世名流,荐绅属望; 致身廊庙,庇民之绩甚多; 远迹江湖,恋主之诚无替; 宜加恤典,以慰人心。”
[34]789拱父尚贤与廷相为僚友,交往甚密。应尚贤之请,廷相曾为其父高魁撰墓志铭[35]562 -564.高拱在开封大梁书院读书期间,曾拜读过王廷相的着作,深受其气学思想和改革思想之影响,并作了高度评价,曰: “公德器弘粹,气禀刚大,修身力学,以圣贤自期。下事浮藻,旁搜远揽,上下古今,惟求自得,无所循泥。灼见其是,虽古人所非者不拘; 灼见其非,虽古人所是者不执。立言垂训,根极理要,多发前贤所未发焉。”
[34]789总之,高拱不仅是一位政绩卓着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主持并实施了“隆庆大改革”,而且在他人生的各个时期,还十分重视和珍惜与其结成的姻亲之情和乡梓之谊。他所撰写的诸多诗文、寿序、墓铭、墓表、祭文、行状和碑铭,明显地透露和表达出他对姻亲、乡梓怀有的深情厚谊。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情感生活和乡土情谊。梳理高拱与姻亲、乡梓的关系,对全面把握明代新郑高氏家族的世系概况,厘清高拱在地方社会活动或社交关系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拱。 刘室孺人高氏墓志铭[M]/ /岳金西,岳天雷。 高拱全集。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高拱。 故资政大夫刑部尚书春冈刘公行状[M]/ /高拱全集。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3]李维桢。 明南京户部尚书张公传[M]/ /吴若良,路春林。中牟县志。 清同治九年刻本。
[4]郭正域。 太师高文襄公墓志铭[M]/ /高拱全集: 附录二。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5]高拱。 启祯儿权厝记[M]/ /高拱全集。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6]高拱。 孟老夫人祭文[M]/ /高拱全集。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7]高拱。 明敕封太安人孟母谢氏墓志铭[M]/ /高拱全集。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宋高宗赵构与明代宗朱祁钰的历史悲剧比较 | 明代土司地区儒学教育的兴起与贡献 |
明代中国和平对外关系探析 | 明代白鹿洞书院第一任洞主考 |
明代甘肃地区书院的发展脉络与历史地位 | 明代“十老会”现象中的国家意识形态与县域文 |
明代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斥佛”的原因探析 | 明代的内侍与阁臣专权及其形成原因 |
漕运经济利益下的明代漕运制度分析 | 明代贵州卫所的现实困境与科举对策 |